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潮汐车道”就是可变车道,是根据早晚交通流量的不同,将不同时段的行驶方向进行改变的车道。下图为北京市某潮汐车道上的交通指示牌。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潮汐式拥堵”在各大、中城市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①居民的“潮汐化出行” ②区域功能单一
③城市机动车的高使用频率 ④市中心交通拥挤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小题2】读“某城市某条进出城主干道路上的交通量日变化图”(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t2 时段可能是下午18时-20时左右,进城方向的车辆较多,交通拥堵问题严重。
B.t1-t2和t3-t4 时段内,可开通进城潮汐车道,以缓解进城方向的交通拥堵问题。
C.该日此城市进城人数要远远大于出城人数。
D.t2 时段,该城市进城方向的车辆数与道路通行能力持平,且此时城内车辆数量达到最大值。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1-08 12:14: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目前我国城市化已进入中期加速阶段,城市环境问题开始凸显。为缓解雾霾、热岛效应等城市环境问题,北京市和南京市各规划建设5条“通风廊道”。左图为北京和南京1月、7月风向玫瑰圈,右图为南京市“通风廊道”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为确保良好的效果,北京的“通风廊道”应规划为
A.南北向
B.东西向
C.放射状
D.环形式
【小题2】下列关于南京市“通风廊道”的规划,说法正确的是
A.沿途多绿地,有利于形成景观大道
B.可以减小风速,有利于空气的净化
C.有利于热量散发,加强城市热岛效应
D.与1月最大风频一致,有利于雾霾扩散
【小题3】为缓解南京市内涝问题,有人提议增加地下泄洪通道,该通道应设计成
A.呈东南一西北走向
B.呈东北一西南走向
C.东岸东西走向,西岸南北走向
D.东岸南北走向,西岸东西走向
同类题2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阶段Ⅳ,花卉和绿化树大面积出现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
A.劳动力
B.交通运输
C.市场
D.科技
【小题2】关于该地区从阶段Ⅰ到阶段Ⅳ状况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区林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该地区城市人口增多
C.该地区耕地面积最终减小,农业产值减小
D.该地区河流径流量先减小后增大
同类题3
下图为天津地面沉降等值线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天津不同地区地面沉降幅度不同,沉降幅度最大的区域
①位于城市中心城区 ②地下水抽取量大 ③油气资源开采量大 ④建筑物高大密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小题2】天津地面沉降会使
A.城市内涝缓解
B.地下水质变好
C.抵抗风暴潮能力加强
D.桥下净空变小,影响河道通航能力
同类题4
居住在北京昌平区回龙观、天通苑两个超级大社区的大量上班族,每天都要往返于市中心与社区之间。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大量上班族选择居住在回龙观、天通苑,是因为这里( )
A.交通便利
B.环境优美
C.设施齐全
D.居住成本低
【小题2】上班族居住过于集中、职住失衡会导致北京市( )
①交通拥堵 ②污染加剧 ③房价提高 ④公共服务压力增大 ⑤失业率增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④
同类题5
下图示意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集聚效应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伴随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集聚效应增强
B.都市圈的形成增强了城市集聚效应
C.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时,人口由大城市向小城市迁移
D.小城市形成过程中,城市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化
城市化问题
城市化问题的形成、表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