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此图说明该地区 ( )
A.城市化水平很高
B.城市人口为2500万
C.大约有50%的人口在郊区居住
D.人口密度较大
【小题2】这种人口分布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国家中的 ( )
A.巴西
B.印度
C.英国
D.美国
【小题3】形成上述国家这种人口分布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
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市,对农村人口有很大吸引力
D.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小题4】这种状况可能造成的问题有 ( )
①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②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产值下降;
③城市住房困难,失 业人口增加;④农村人口增长速度减缓,出现负增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3-23 01:51: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及“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完成下题
【小题1】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
A.绿化带高度过低,不能发挥隔离车辆作用
B.排水设施过多,使绿化面积大大减少
C.裸露地面铺设砂石易造成扬沙天气并堵塞下水管道
D.下凹式绿化带利于雨水收集,减少内涝
【小题2】关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与“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模式都增加了水资源利用率
B.前者可增加城市大气降水
C.下雨时,后者的地表径流量更少
D.后者可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同类题2
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4%,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6%。这意味着两亿多进城农民工因户籍限制等因素成了身在城市却难以享受市民待遇的特殊“两栖”群体。
据此完成下列各问题。
【小题1】“两栖”群体产生的原因是
A.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B.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
C.产业转移的影响
D.交通条件的改善
【小题2】缩小两个城镇化率差距的最有效措施是
A.有序放开城市落户限制
B.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C.保障两栖群体的收入
D.拓宽住房保障渠道
同类题3
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资源、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B、C、D中,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为_______,理由是_______。
(3)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究学习小组搜集的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百分比变化情况。
年份(年)
降水量(%)
蒸发量(%)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1960
100
40
12
48
2012
100
27
41
32
分析该城市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
同类题4
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目前发展速度快
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多
C.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但目前发展速度较快
D.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城市化水平可以代表它经济发展水平
同类题5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为研究本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通过搜集并查阅相关材料,分别绘制了市区1960年、1990年、2010年的平面示意图。试比较三幅图回答问题。(26分)
(1)描述该市从1960年到1990年城市化特征;(答对3点得9分)
(2)该城市从1990年到2010年城市的发展变化特征是什么?(答对3点得9分)并分析市中心区工业向郊区迁移的原因是什么?(8分)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化
城市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