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40年来建成变化示意图。完成问题。
促进该市建成区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城郊农业发展
B.人口自然增长
C.建筑工业发展
D.社会经济发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5-31 11:01: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的标志是( )
A.城市人口数量
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C.乡村人口数量
D.城市用地规模
同类题2
关于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增加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
C.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D.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同类题3
读图,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的状况,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有关A、B两图所表示的现象分别是
A.逆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B.逆城市化 城市化
C.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D.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小题2】下列有关逆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逆城市化现象就是城市化现象的反向运动
B.逆城市化现象最早出现在美国
C.逆城市化现象使整个市区的人口增长迅速
D.城区的环境质量下降是逆城市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类题4
农村农民建设住房所用的土地成为宅基地。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农村出现“人走屋空”的现象,新建住房不断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下图为某空心化村庄的演化模式图,其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全村、村中心及村周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到A点时,村中心住人宅基地面积减少趋势开始逆转
B.到B点时,村中心和周边住人宅基地的变化趋势相同
C.到D点时,全村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D.到F点时,全村宅基地废弃和闲置最为严重
【小题2】影响D-H时段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化的持续推进
B.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C.农村宅基地面积减少
D.村庄基础设施不完善
同类题5
下图示意2000年和2010年京津冀地区人口流动类型区划分,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2000~2010年京津冀地区( )
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人口分布趋于集中
C.人口流动活力减弱
D.京津人口占比下降
【小题2】为缓解压力,优化京津冀地区人口空间分布的合理措施是( )
A.加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建设
B.不断完善北京城市服务功能
C.将京津产业大量转移到河北
D.推动次一级中心城市的建设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化
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