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2019年1月11日,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共同形成了北京新的两翼。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将北京市级行政中心迁入副中心通州,最直接的目的是
A.提高北京城市等级
B.控制中心城区规模
C.带动北京东部发展
D.优化交通网络系统
【小题2】与雄安新区相比,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的优势是
A.基础设施完善
B.国家政策支持
C.淡水资源充足
D.发展空间充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7-14 05:51: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20世纪50~70年代的发展,使北京从一个消费城市变成一个工业化城市。改革开放后,北京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北京已被确定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宜居城市”。
材料二 北京城市空间变化图(图甲)和北京人口数量变化图(图乙)。
(1)依据图甲,分别说出第Ⅱ、Ⅲ阶段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最快的方向。
(2)说出图甲、图乙中能直接反映出的北京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3)说出北京人口迅速增长对城市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同类题2
读“某城市某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多日平均借车和还车数量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时段,该租赁点自行车数量增加的是( )
A.5~6时
B.7~8时
C.16~17时
D.21~24时
【小题2】市民在该租赁点选用公共自行车主要用于( )
A.上下班(学)
B.休闲健身
C.周末出游
D.商务活动
同类题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国内曾出现过四次人口迁移的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战争造成人口大規模西移;第二次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东北五大湖工业城市;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使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随着南部宇航、西部电子等新兴工业的兴起,东北部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地带。
(1)20世纪初美国东北部处于城市化进程的_____________阶段,说明此阶段出现的城市化问题。
(2)分析美国国内第四次人口迁移的拉力。
同类题4
读1981年及2011年我国某城市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初期该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是________。
(2)该城市的地势特征是________。
(3)根据材料简述该城市城市化的表现。
(4)国道改道的主要原因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环境因素考虑,该城市化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同类题5
《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提出,广佛两地要在产业协作、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这四个领域率先尝试同城化。下图为广东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广佛同城化后影响较大有
①广州和佛山的城市地域结构
②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③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用地规模
④广州和佛山之间的经济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2】关于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的重大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广佛同城化后,两城之间将不存在竞争
②促进广佛产业、资源优势互补
③提高基础设施利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
④促进广佛城市职能合理分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化
城市化问题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