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我国某市1980年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1.2∶60.3∶18.5,2000年分别为13.8∶38.9∶47.3,2013年分别为22.4∶45.7∶31.9。下图为该市“工业结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导致该市工业结构调整的最根本原因是( )
A.资源枯竭
B.产业转移
C.减轻污染
D.国家政策
【小题2】该市某中学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针对该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进一步发展该市经济的思路,其中最不合理的是( )
A.依托郊区的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现代绿色农业
B.切实治理环境污染,大力发展旅游业
C.利用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发展汽车配套工业
D.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煤炭外运能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12-22 07:32: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1990年和2008年比较图”,读图回答各题。
【小题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A.城市总人口增加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城市工业部门更齐全
【小题2】影响图中大型商场的布局因素最主要是
A.位于市中心的位置
B.都近工业区
C.交通通达度高
D.位于住宅区内
【小题3】从1990年到2008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不是因为
A.接近原料地
B.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C.为了缓解城市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D.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小题4】2013年北京园博会中,苏州园林、福建民居等不同风格的建筑主要体现了
A.生态环境不同
B.科技含量差异
C.经济水平不同
D.地域文化差异
同类题2
下面左图为“我国某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下右图为“G城人口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左图归纳出1950~2007年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
(2)据右图描述2007年与1983年相比,简述G城人口变化的趋势可能带来的问题。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G城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同类题3
不合理的城市化进度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
A.城市空气质量提高
B.水质更清洁
C.噪声污染加重
D.交通问题减少
同类题4
结合珠三角图示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珠江三角洲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与其无关的优势条件是( )。
A.区位优势
B.政策优势
C.矿产资源优势
D.侨乡优势
【小题2】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发展三者之间关系是
A.无关系,相互独立
B.互促进、相适应
C.工业化决定了城市化和经济发展
D.三者之间关系是相互排斥
【小题3】有关珠江三角洲城市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规模合理
B.城市间分工合作,优势互补
C.城市功能齐全,结构合理
D.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规模不合理,缺少分工合作
同类题5
在城市化过程中,第一产业吸收了第二、三产业释放出的劳动力。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化
城市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