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就地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在原有的居住地,通过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变生活方式,拥有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就地城市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B.中心城市人口压力加大
C.劳务输出数量减少
D.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
【小题2】关于推进就地城市化的措施,最可行的是( )
A.压缩耕地面积
B.加强教育培训
C.严格户籍制度
D.吸引外来人口居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8-04 08:44: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由“苏南模式”创造的一批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民务工的主要场所,苏南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农民生活质量也高于全省及全国平均水平。如图。
材料二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提高,每年有大量农民的土地、住房被征用,用来建设工业园区、道路设施等。城市化的过快发展带来了诸多的问题。
(1)苏南五市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__________;衡量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 。(4分)
(2)根据材料,简述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10分)
同类题2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读“城市风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在图中布局化工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应选择布局在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下列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是
A.提高建筑物高度
B.增加市区道路密度
C.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D.扩大中心城区面积
同类题3
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A.注重保护,耕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城市扩张,林地面积不断减少
D.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小题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变长
C.城市“热岛”效应减弱
D.生物多样性增加
同类题4
读不同城市居民上下班拥堵所花时间与其忍耐极限时间(单位:分钟)比较图,回答下题。
下列城市中,居民对上下班交通拥堵最反感的是( )
A.北京
B.上海
C.武汉
D.重庆
同类题5
下图为2011—2014年我国中部某市建成区(指城市中基础设施和地面建筑已经建成的地区,一般指城市建筑集中连片的市区)面积增长率和城镇人口增长率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2011—2014年该市建成区人口密度总体变化特点是
A.先减后增
B.不断上升
C.逐渐下降
D.先增后减
【小题2】图示变化趋势可能使该市
A.农村人口增多
B.出现逆城市化
C.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城市土地供应紧张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化
城市化问题
城市化问题的形成、表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