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2010年,上海市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米4684人和1388人,比2000年分别增长80.2%和61.4%。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上海市郊区和城区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 )
A.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急剧下降
B.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比郊区弱
C.远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近郊强
D.近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远郊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5-03-18 10:39: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北京市人口密度和就业密度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1990~2010年北京市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A.从远郊、近郊向城市中心迁移
B.从城市中心向近郊、远郊迁移
C.从城市中心、远郊向近郊迁移
D.从远郊向近郊、城市中心迁移
【小题2】从北京市人口密度和就业密度变化状况来看,其城市化存在的问题是
A.城市经济发展缓慢,就业压力大
B.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企业迁往远郊,造成上下班交通堵塞
C.传统工业发展迅猛,人均绿地面积不断减小
D.人口密度与就业密度的变化不一致,造成上下班交通严重拥挤
同类题2
下图为2014年春运期间人口省际流动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据图判断()
A.京沪铁路春运压力最大
B.劳务输出省份集中在华北地区
C.上海回流的多为长途旅客
D.广东是制造业最为集中的省区
【小题2】缓解春运难的根本措施是()
①加快交通建设,提高运力 ②推动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③促进传统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④延长春节假期,错时放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同类题3
下列主要属于自然原因引起的人口迁移是( )
A.美国产业工人南下
B.干旱地区沙进人退
C.三峡移民
D.学生放暑假返乡
同类题4
下图为北京市部分街道(乡)的常住人口数量及增长速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据图推测,图中各区城中新增住房需求最大的是
A.甲街道
B.乙街道
C.丙街道
D.丁街道
【小题2】甲街道人口增长速度比丙街道慢的原因是其
A.距市中心远
B.住宅价格高
C.就业机会少
D.交通通达度差
同类题5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雄安新区重点承接含企业总部、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在内的非首都功能。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设立雄安新区的目的有( )
①扩大北京环境承载力
②调整京津冀城市布局
③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④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小题2】雄安新区的设立会带来大量人口迁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政治(政策)因素
B.社会文化因素
C.自然环境因素
D.经济因素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