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我国某两省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表,完成下列各题。
省份
常住人口(万人)
在常住人口中
城镇人口比重(%)
0-14岁人口比重(%)
15-65岁人口比重(%)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甲省
5950.1
43.01
17.98
71.84
10.18
乙省
10430.3
66.18
16.89
76.36
6.75
注:户籍人口是公安部门户籍统计的人口,是以公安户籍记录为统计基础。常住人口包括户籍人口(但不包括本地户籍长期在外地的人口)和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
【小题1】甲、乙两省份可能分别是( )
A.上海 江苏
B.安徽 广东
C.甘肃 河南
D.浙江 四川
【小题2】由表中信息可以直接反映出甲省比乙省( )
A.城市化水平更高
B.劳动力明显不足
C.人口素质更低
D.老龄化问题更突出
【小题3】导致甲、乙两省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数量之差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条件
B.经济发展水平
C.政府的政策
D.历史因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04-01 04:39: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城市属于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影响人口迁移的是
A.攀枝花
B.石家庄
C.上海
D.深圳
同类题2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到拉美
B.从亚洲到拉美
C.从亚洲到北美
D.从欧洲到亚洲
【小题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从湖南到广东
B.从河北到山东
C.从广东到北京
D.从湖北到重庆
【小题3】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甲地优美的环境
同类题3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许多发达国家先后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用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来解释,下列选项中属于推力的是 ( )
A.城市中心区环境质量下降
B.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城市中心区萎缩,乡村人口回升
D.城市和乡村存在着密切的产品和服务上的联系
同类题4
读某国人口数据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国最可能位于
A.东南亚
B.南亚
C.东亚
D.中东
【小题2】导致 2012 年该国人口男女性别失衡的主要因素是
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
【小题3】该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达
B.农业生产条件恶劣
C.虚假城市化严重
D.本国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
同类题5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新疆8~10月能大量吸引民工迁入采摘西红柿和棉花的原因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联合国难民署发布报告说迄今逃到黎巴嫩寻求难民身份的叙利亚人已达33.6万。这次难民外迁的主导因素是( )
A.①
B.④
C.③
D.⑤
【小题3】人口迁移对环境往往造成
①对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
②对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联系
③对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
④对迁出地的环境造成很大压力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迁移的概念、特点
人口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