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人口迁移率是某地一定时期人口迁入、迁出的数量与同期平均人口数量之比。下表为浙江省三个时段人口迁移数据表及2005~2010年浙江省迁入人口特征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导致浙江人口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生态条件和空气质量
B.子女教育和租房价格
C.经济环境和福利待遇
D.国家政策和风俗习惯
【小题2】人口的迁入对浙江省的主要影响是( )
A.增大了浙江人口自然增长率
B.提高了浙江省的城市化水平
C.增加浙江省人口老龄化程度
D.缓解了浙江省道路交通拥堵
【小题3】读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 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是:( )
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B.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C.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D.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4-30 04:06: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结合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新网12月31日电:据美国《侨报》报道,美国人口普查局29日预计,2010年1月1日,美国总人口将达3亿零840万人,比上年增加260万多人,人口增长率为0.9%。美国每8秒钟有一人出生,每12秒钟有一人死亡,每14秒钟净增一个人。很多人关注的不仅是人口的增长,还有美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英国《独立报》指出: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1)由图甲可以看出美国人口的增长除自然增长外还是由________________所致,这种方式的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人口构成的变化对美国积极的影响是
A.交通通达性提高
B.文化多样化
C.劳动力数量减少
D.自由活动空间增大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科技、地区开放程度、______________等。
(4)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并非好事”。试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阐释。
同类题2
(题文)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5年初,俄罗斯政府计划将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该项政策的实施,将刺激其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向远东地区迁移。下图为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资料。
(1)试分析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2)俄罗斯欧洲部分人口前往远东地区,将给其欧洲部分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同类题3
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地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市不同时期的常住人口年均增速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图示资料可知
A.沿海省份的常住人口增速一直下降
B.中西部省份常住人口数量一直增长
C.北京和广东常住人口数量一直增长
D.四川和安徽常住人口增速先降后升
【小题2】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四川、安徽两省
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小题3】导致图中2014—2016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同类题4
读二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二战后,人口( )
A.都为发达国家迁往发展中国家
B.都为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C.主要为经济较落后地区迁往收入高的地区
D.主要由南半球国家迁往北半球国家
【小题2】截至2016年2月29日,离开甲国(叙利亚)的难民总数已达460万人,导致甲国人口大量外迁的最可能的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战争
C.水利建设
D.经济因素
同类题5
读1949年以来中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和中国城市化进程曲线(1949~2005年)图,完成下列问题。
(1)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是____________。
(2)2005年我国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________阶段。该阶段市区易出现的问题有_______(列举三个)。该阶段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速度_______(加快/减慢),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流动”,民工流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
(4)影响大规模“民工流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5)民工流动对农村地区的影响有__________。(双项选择)
A.农业劳动力增加
B.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减慢
C.增加居民收入
D.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E.农村与外界交流减少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迁移的影响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