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下面两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以下关于该城市迁入人口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迁入人口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
B.人口迁移也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C.该市因人口迁入而改变了就业结构
D.迁入人口的结构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小题2】人口迁入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 )
①缓解了该市的就业压力 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加重了该市的环境问题 ④加大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⑤减轻老龄化问题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6-19 09:29: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个地区人口增长受人口的自然增长和迁移增长的双重制约。下图为2010—2015年我国主要省份人口总数增加和增幅统计图。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反映2010~2015年各省人口增长特点正确的是
A.广东省人口增幅最大
B.东北地区人口增幅最小
C.天津市人口增量最大
D.东部沿海省份人口增幅大
【小题2】2010~2015年江浙地区的人口增幅远远小于新疆、西藏等地的主要原因是
A.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实施
B.西部地区人口总量增加多
C.江浙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D.东部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同类题2
读“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 )
①受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产生的②因南北战争引起的③因气候等环境因素引起的④受新兴产业的吸引产生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小题2】与我国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同类题3
1935年,胡焕庸先生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将中国人口区划为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之后该线被命名为“胡焕庸线”,它是反映中国人地关系的重要地理发现之一。据材料完成 下面小题。
【小题1】西北半壁人口比重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面积较小
B.开发历史晚
C.交通不便
D.自然环境恶劣
【小题2】导致“胡焕庸线”两侧人口比重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东南半壁人口死亡率较高
B.西北半壁大量人口迁人东南半壁
C.西北半壁人口出生率较高
D.东南半壁大量人口迁人西北半壁
同类题4
近5年来我国的城乡对比关系已经开始出现新的现象。城镇化的条件开始出现改变,以前农村一城市单向的城镇化过程,可能会出现反向或双向的过程(下图)。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促使近5年来出现城乡人口流动变化的条件是( )
①城乡收入差距减小
②乡村交通通达度高于城市
③乡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④乡村生活节奏比城市悠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小题2】在农村一城市反向或双向流动过程中,出现了( )
A.虚假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初期工业化
D.滞后城市化
同类题5
下图为2013年我国人口净迁出和净迁入最多省级行政区的有关资料。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影响图中6个省级行政区生育率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①人口政策
②文化教育水平
③产业结构和就业状况
④风俗习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小题2】图中涉及的省级行政区中,老龄化最可能提前爆发的是
A.安徽
B.湖南
C.上海
D.广东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