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该图表示2000-2005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 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
A.收入水平高
B.人口数量少
C.经济落后
D.远离东部
【小题2】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
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
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
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2-05-07 12:45: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分别为1978~2018年,甲、乙、丙、丁四地区人口变动情况统计图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丁两地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
B.甲、丙两地人口总量不断增加
C.乙地区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D.丁地区外来劳动力日趋增多
【小题2】图中最可能反映当前山东半岛人口变动情况及原因的是
A.甲 ②⑥
B.乙 ④⑤
C.丙 ①④
D.丁 ①③
同类题2
下图为“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如果乙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自然增长率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B.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C.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
D.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少
同类题3
读图,回答题。
【小题1】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小题2】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小题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同类题4
读1984~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从图中可看出,这一时期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A.波动上升
B.稳定上升
C.稳定下降
D.没有变化
【小题2】促使我国这种人口大量流动的主导因素是
A.大量农村劳动力闲置
B.1984年,国家放宽对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等政策
C.城乡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D.城市生活环境质量好
同类题5
人口的迁移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有意识的行为。据此并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甲表示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下列表示推力因素的是
A.矿产资源丰富
B.老龄化
C.土壤盐渍化
D.文化教育发达
【小题2】图乙中,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
C.战争
D.社会经济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