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据图和表,完成下列问题。
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市)流动的地区构成表(单位(%)
(1)结合图表,简述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的流向特征并指出迁入地北京市的人口增长模式。
(2)结合表,说出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市)流动的空间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简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8-06-19 06:52: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0年9月10日发表了《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下图为《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公布的我国2000~2009年就业人员从事产业的比例变化趋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三大产业就业人员比例均衡
B.我国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动力人数最多
C.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所占比例将继续降低
D.我国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小题2】下列关于导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例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
B.我国农村地区计划生育成效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C.农业的劳动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耕种单位面积耕地所需劳动力减少
D.我国长期以来不重视第一产业的发展
同类题2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读表,回答下列小题。
广东省
北京市
上海市
海南省
全国
人口数量(万人)
8642
1382
1674
787
129533
增长幅度(%)
37.5
27.7
25.5
20
11.63
【小题1】广东、北京等省市1990年7月1日以来人口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 )
A.医疗卫生条件好,人口死亡率低
B.生活水平高,人口出生率高
C.经济发展快,国内人口大量迁入务工、经商
D.坚持对外开放,外籍工人数量增多
【小题2】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正确的是:( )
A.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B.低年龄组人口比重下降
C.农村人口比重上升
D.男性人口比重上升
同类题3
省际人口迁移是长距离、大尺度的人口流动现象,对于推进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省际迁入人口重心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人
【小题1】省际迁入人口重心的空间格局变化反映
A.西部大开发的政策
B.中部崛起的政策
C.长三角和滨海新区的快速崛起
D.中国经济重心向西北转移
【小题2】省际人口迁移对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A.只改变迁入地的城乡人口结构
B.迁出地的城镇化率下降
C.迁入地城镇化进入成熟期
D.促进城镇化率省际差异缩小
同类题4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题。
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
主要原因
及“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所
带来的影响
是
① 城市自然环境好②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③ 城乡收入差距大 ④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⑤ 土地资源浪费 ⑥ 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⑦城乡协调发展 ⑧ 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A.①⑥
B.②⑦
C.③⑤
D.④⑧
同类题5
下表为联合国预测的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A.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B.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
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
人口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