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人口迁移选择指数是指一个地区实际的迁移人数与全国平均水平上该地区流向另一地区可能发生的期望迁移之比,人口迁移选择指数大于100%为流动人口吸引中心,数据越大表示吸引力越强。下图示意我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省级行政区际流动人口吸引中心分布。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从第五次人口普查到第六次人口普查,流动人口吸引中心分布变化特征是 ( )
A.吸引中心流动人口吸引力在继续增强
B.流动人口吸引中心数量增加
C.省级行政区之间流动人口吸引力差距增大
D.沿海省级行政区的流动人口吸引力增强
【小题2】广东省流动人口吸引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珠江三角洲地区优惠政策优势减弱,经济发展水平下降
B.内地逐步成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高地”,人口吸引力增强
C.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经济发展更快,人口吸引力增强
D.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9-14 11:14: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有关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主要原因或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
B.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C.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加
D.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同类题2
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前5位和后5位的省级行政区及人口数表格(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后3位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分别是
A.粤、鲁、豫
B.藏、青、宁
C.津、琼、宁
D.川、豫、鲁
【小题2】关于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前5位省级行政区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A.都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
B.都位于我国人口界线的西北部
C.多位于我国人口界线的东南部
D.都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
同类题3
读下面“1984年到2008年我国流动人口统计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共12分)
(1)从图中看这一时期,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呈________的趋势。
(2)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是_____
___;外籍劳工流动的总趋势是从
国家到
国家,由贫穷国家流向富裕国家,由人口
国家流向人口
国家。
(3)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________性的迁移,流动的目的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
(4)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流”现象,表明( )
①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 ②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
③大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④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同类题4
人口状况及流动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如图回答下题.
【小题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中,重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 )
A.自然灾害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小题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从东北、西部向中部
B.从内陆向东部沿海
C.从东北向东部
D.从东部向中西部
【小题3】图中促进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B.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C.环境状况的变化
D.交通条件的改善
【小题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对流入区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流入区原住人口失业率大幅度上升
B.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
C.对流入区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
D.有效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
同类题5
“城归”类似于“海归”,是指从城里返回乡下的创业人员。四川的小王返乡后开设了网店,专门销售家乡的应季农产品。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引起“城归”返乡的主要因素为
A.经济
B.文化
C.政治
D.自然
【小题2】“城归”的出现有利于
A.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B.缓解全国的人口老龄化
C.缩小城乡的经济差距
D.微电子技术快速发展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
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
人口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