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根据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11月1日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读2000年来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动情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有关2000年来中国性比变动情况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逐渐上升
B.逐渐下降
C.“十一五”以来首次出现上升
D.2009年全国出生性别比为119.45,比2008年下降1.11个点
【小题2】有关人口性别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性别比越大越有利于人类的发展
B.性别比越小越有利于人类的发展
C.中国的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
D.发达国家不存在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07-04 12:25: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包括少儿人口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抚养比。下图为我国五省市某年份人口抚养比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小 B. 上海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大
C. 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大于广东 D. 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北京
【小题2】预计2050年中国的人口抚养比将接近60%,届时最可能出现 ( )
A. 社会负担减轻 B. 劳动力资源不足
C. 人口分布不均 D. 人口性别比例失调
同类题2
四川省是我国人口大省,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以平武—盐源一线为界,川东与川西人口分布差异悬殊。四川省也是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中川东丘陵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成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下图示意四川省平武—盐源人口界线。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影响川东与川西人口分布差异悬殊的主导自然因素是
A.河流
B.气候
C.地形
D.植被
【小题2】成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A.山清水秀,环境优美
B.城郊农业发展快,乡镇企业多
C.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D.育龄妇女比重较小,生育率低
【小题3】解决川东丘陵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的主要措施有:①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改善交通条件 ③加快农业现代化 ④加大基础教育投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同类题3
如图是某四国人口构成示意图,最可能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同类题4
劳动年龄人口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根据国际惯例划分,一般为15~64岁的人口。人口负担系数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也称抚养比。
读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我国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总量在2013年达到顶峰
B.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数正在减少
C.劳动人口负担最轻的时间是2016年
D.人口抚养比与老年人口比重正相关
【小题2】我国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又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其主要目的不包括
A.维持劳动力的供应能力
B.缓解我国的人口老龄化
C.优化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
D.提高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
同类题5
读我国2000年和2010年各省区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地区中,201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是( )
A.西北地区
B.云贵地区
C.青藏地区
D.东北地区
【小题2】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变化特点有( )
①老龄化程度整体加深 ②深度老龄化地区由分散到集中连片 ③浅度老龄化地区由分散到集中连片 ④未达老龄化地区稳定、变化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小题3】由图可以看出,川渝地区从2000年到2010年人口老龄化发展较快,其原因有( )
①中、青年人大量外迁 ②出生率上升
③老年人口寿命延长 ④二孩政策的推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的自然增长
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