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数量从2012年开始下降,至2015年累计减少1 300万人,随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的回流,2015年,我国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
A.外出务工时间过长
B.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降低
C.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
D.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
【小题2】劳动年龄人口与流动人口“双降”,对我国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劳动密集型企业回流
B.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
C.加快经济的增长速度
D.促进第一产业发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1-21 02:58: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为人口迁移模式图,读图判断以下问题。
【小题1】【小题2】图中数码中表示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⑤⑥
D.⑥⑦
【小题3】【小题4】图示箭头中表示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主要类型的是
A.①
B.④
C.⑤
D.⑦
同类题2
读下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差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代表发达国家曲线的是
曲线,判断依据是什么?。
(2)在城市化发展初期,人口流动的方向主要是
。
(3)试简要分析人口流动对迁出区的有利影响。
同类题3
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东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人口问题最显著的表现是低生育率和人口外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东三省人口生育率低的原因是
①传统文化影响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较完善③自然条件恶劣④国营企业多,落实计生政策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小题2】东三省人口外流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措施分别是
A.社会文化 新建综合性大学
B.自然环境 加大对北大荒的开发力度
C.政治 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D.经济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同类题4
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此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
B.灾害
C.交通
D.政策
【小题2】图中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是
A.改善迁入区生态环境
B.提高迁出区城市化水平
C.有利于迁入区资源开发
D.提高迁出区人口出生率
同类题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国内曾出现过四次人口迁移的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战争造成人口大規模西移;第二次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东北五大湖工业城市;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使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随着南部宇航、西部电子等新兴工业的兴起,东北部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地带。
(1)20世纪初美国东北部处于城市化进程的_____________阶段,说明此阶段出现的城市化问题。
(2)分析美国国内第四次人口迁移的拉力。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