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表为2017年我国上海、江苏、陕西和新疆四省(市、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重(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甲——江苏
B.乙——新疆
C.丙——陕西
D.丁——上海
【小题2】乙、丙两省(市、区)建设用地比重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有
A.人口密度差异
B.矿产资源开发程度
C.经济发展水平
D.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多选题 更新时间:2019-07-14 04:44: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为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1978年以来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相邻省区主要原因是迁入省区的
A.水、土地、能源供给充足
B.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
C.交通便利,就业机会多
D.促进产业升级,劳动力不足
【小题2】据图, 2008年以来吸引服装产业加工向本省转移原因是
A.本省原材料较丰富,劳动力成本低
B.本省能源供给优势强,产业结构需要升级
C.本省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大于沿海省
D.本省加工出口的运输成本小于沿海省
同类题2
背篼又名背篓,是用竹条、藤、柳条等编成的背在背上运送物品的筐状背具,适合“爬坡上坎”。“背篼军”指的是城市内大街小巷出现的一群以背篼作为劳动工具的劳动者,群体数量庞大,靠体力赚钱。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背篼军”最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
A.新疆北部
B.大兴安岭
C.珠江三角洲
D.蜀巴山地
【小题2】“背篼军”的出现可以( )
A.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B.部分解决农村增收问题
C.有利于城市治安稳定
D.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同类题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国内曾出现过四次人口迁移的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战争造成人口大規模西移;第二次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东北五大湖工业城市;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使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随着南部宇航、西部电子等新兴工业的兴起,东北部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地带。
(1)20世纪初美国东北部处于城市化进程的_____________阶段,说明此阶段出现的城市化问题。
(2)分析美国国内第四次人口迁移的拉力。
同类题4
下图是2012年我国和美国人口迁移年龄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对比中国美国人口迁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人口和美国人口迁移数量大致相当
B.中国美国人口迁移峰值的时间不同是因为两国政策不同造成的
C.中国美国人口迁移以中青年为主,主要由经济因素造成的
D.中国人口的迁移一般是以举家迁移为主
【小题2】针对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迁出地今后应重点做好
A.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
B.发展工业,促进剩余人口的就业
C.加大医疗、卫生事业建设
D.加强户籍管理制度建设
同类题5
阅读图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2003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
自然增长率
总增长率
北京市
-0.015
5.292
河南省
0.564
0.562
⑴北京市人口增长模式为
。北京市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高,其原因是
。(4分)
⑵河南省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低,主要由于
引起的。(2分)
⑶说明人口迁移对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4分)
⑷结合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简述河南省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其原因。(4分)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
城市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