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D.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1-10 03:16: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位老年妇女与世长辞,殡仪馆收到多副挽联,其中有三副分别是逝者儿子、女婿、侄子送的,均未署名,根据其内容张贴正确的一项( )
①我欲招魂,四五日苦雨凄风,问归何处?情怜犹子,数十年嘉言懿范,痛想生平
②梦断北堂春雨萱花千古恨,机悬东壁秋风桐叶一天愁
③获选昔乘龙犹记东床惭坦腹,游仙今驾鹤那堪北堂仰遗容
A.①挽伯母 ②挽岳母 ③挽母
B.①挽伯母 ②挽母 ③挽岳母
C.①挽母 ②挽伯母 ③挽岳母
D.①挽岳母 ②挽母 ③挽伯母
同类题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孩子上学后,父母应及时向他们讲述如何管理和使用零花钱。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愿望渐趋强烈,需要用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这时
不加以教育和引导,他们就可能会乱花钱。家长要经常关注孩子的消费行为,以免孩子过度消费
产生某种不良后果。一般情况下,家长只可救“急”,不必救“穷”,比如当孩子遇上非用钱不可
又无钱可用的情况时,可让孩子预支一部分零花钱,
一定要跟他说清楚:预知的部分必须在下次的零花钱中扣除。
①从而;②如果;③因为;④但是;⑤却
A.④⑤①②③ B. ④②③①⑤
B.③②④⑤① D. ③②①⑤④
同类题3
将下列语句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正常的状况,诗人总是不直接向读者进行灌输
②一般来说,优秀的诗篇总是避开直说
③这是诗的一般规律,也是欣赏诗歌所必不可少的一种思想准备,或者叫做训练
④由于不直说,因而增加了欣赏的困难
⑤言在此而意在彼,不是说明着什么,而是隐喻着什么
⑥他们只是含蓄地点拨你,然后给你以天女散花般的想象的自由
A.①⑤⑥②③④
B.①③②⑥⑤④
C.②④①⑥⑤③
D.②⑤④③①⑥
同类题4
下列新闻标题中
语意明确
的一句(3分)
A.数百位死难者亲属出席葬礼
B.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
C.现代文学馆收藏老舍的书
D.警方对恐怖分子的行动已作好准备
同类题5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斑马与老虎的斑纹相近,
,
。
,
,
,
,甚至伪造上面的破损和虫斑。
①这种现象在昆虫世界里更为普遍
②不知道谁抄袭谁
③昆虫身怀非凡的拟态本领
④伪装成枯叶、竹节或花朵
⑤逃亡者与捕猎者的谋划一致
⑥把生存环境以极其精湛的写实笔法复述出来
A.①⑤②③④⑥
B.⑤②①③⑥④
C.②⑤①③④⑥
D.①⑤②③⑥④
相关知识点
语言文字运用
语段应用
语言表达的要求
简明、连贯、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