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联与可使用场所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三代鼎彝昭日月    一堂图画灿云霞
②龙蛇蜿蜒归梨枣    鸟兽飞腾入简笺
③有迹可寻模传墨本  无体不备意在笔先
④白首壮心写大海    青春浩气画高山
A.①古董行    ②刻印社 ③碑帖馆 ④书画社
B.①古董行    ②书画社 ③刻印社 ④碑帖馆
C.①碑帖馆    ②刻印社 ③古董行 ④书画社
D.①碑帖馆    ②书画社 ③刻印社 ④古董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5-18 11:01: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语言在慢慢演变的过程中确实可能会在音节上有轻微变化或遗失,这是语音的自主更新, 。“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也。”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从繁体字到简体字,汉语言的活水池里从来不是 、波澜不惊的,但问题是,哪些可以变,又应该怎么变?很多人选择站在坚持原音的队列里,但不是反对改变汉字读音这一行为本身,而是明确反对一些诗词中读音的更改。毕竟,诗词等语音背后的语感韵律不能随意篡改。(   ),也足以让古人“心寒”至极。想想古人费尽心思才锤炼出的对仗押韵, 才斟酌出的千古名句,如今说改读音就改了,诗人们在地下不知做何感想,所以对“古音”,理应多点敬畏与尊重。而日常用语不同于诗词表达,只要大家听得懂就行了,着重于沟通便捷提高效率,读音改变若能顺应市井文化、尊重大众习惯,也能获得普遍的认可,所以在日常用语上, 的习惯可以发挥更大的效力,但官方发布的审音表和字典代表着汉语言的规范与权威。既然提出了规范,语言也不能一味迁就习惯,专业表达更是需要遵守汉语规范。

【小题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虽然改变前后的读音没有优劣之分,只是杀死了格律
B.纵使改变前后的读音只是杀死了格律,却没有优劣之分
C.纵使改变前后的读音没有优劣之分.只是杀死了格律
D.纵使改变前后的读音杀死了格律,却没有优劣之分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无可置疑   一成不变   苦思冥想   相沿成习
B.无可置疑   风平浪静   左思右想   相沿成习
C.无可厚非   风平浪静   左思右想   约定俗成
D.无可厚非   一成不变   苦思冥想   约定俗成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既然提出了规范,就不能一味迁就习惯,专业表达还是需要遵守汉语规范。
B.既然提出了规范,也不能一味迁就习惯,表达更是需要遵守汉语规范。
C.既然提出了规范,就不能一味迁就专业习惯,表达更是需要遵守汉语规范。
D.既然提出了规范,也不能一味迁就习惯,专业表达还是需要遵守汉语规范。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睿智豁达的苏轼认为,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不懂(   ),不能自用其才。而历经宦海沉浮的王安石比苏轼更为(   ),在《贾生》诗中他提出了自用其才的标准。他写道:“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意在表明,君王待臣厚薄,臣子是否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   。 这是很有见地的经验之谈,显然,政治家们要比诗人们眼光更为深笃,值得后人深思和借鉴。透视贾谊的人生际遇和苏轼、王安石等人的诗作情怀,我们可从中受到启迪,那就是要学会自用其才,方能成才。

刘禹锡在《学阮公体》诗中曾言“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和知识分子,即贾谊们的痼疾。他们往往多愁善感,情绪多变。遇有顺境,就激情满怀,意气风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遇到逆境,就心怀愤懑,且自感怀才不遇,“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有的甚至义气用事,(   ),于事无补,于己有害。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闭门造车   洞明   只要   自暴自弃
B.韬光养晦   清楚   只要   妄自菲薄
C.韬光养晦   洞明   而   自暴自弃
D.闭门造车   清楚   而   妄自菲薄
【小题2】下列在文中横线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在于臣子的谋议得到采纳和施行
B.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采纳和施行
C.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施行和采纳
D.关键就在于臣了的谋议不能得到采纳和施行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即贾谊们的痼疾。
B.可谓一语打破了贾谊们这种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和知识分子的痼疾。
C.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贾谊们、读书人和知识分子的痼疾。
D.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以及贾谊们的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