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我国农村产业的城镇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图”,完成以下问题。
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农村产业的城镇集聚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B.城市化的发展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C.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整体上提高了经济效益
D.农村产业化快速发展,农业产业比重上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9-21 05:48: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对图中M、N、P、Q四处房价及原因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A.M处房价偏高,环境优美
B.N处房价偏低,距市中心远
C.P处房价高,地处市中心
D.Q处房价低,靠近铁路
【小题2】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住宅区所占城市面积最大
B.收入差异为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C.住宅区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D.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地价较高的市中心附近
同类题2
下图是安徽省各地级市分布及其人口构成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安徽省地级市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A.宿州
B.黄山
C.铜陵
D.合肥
【小题2】图中有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是( )
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B.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C.畜牧业和种植业的分界线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同类题3
(12分)图10是不同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空间分布图,分析回答:
(1)图示的地理过程是_______,该过程在图中已显示和没显示的特征分别有哪些?(4分)
(2)概括该地区利于城市形成的区位条件。(5分)
(3)目前,该地区以上海为代表,出现了城市郊区化现象。简答该现象的意义。(3分)
同类题4
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至t4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并回答问题。
(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过程后期,中小城镇和乡村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口往往会增加,而城市中心会出现“空心化”。试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_________。
同类题5
非农化人口是指从事二三产业为主要收入的人口,非农化率是指非农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值,NU值是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的比值,NU值趋近于1.2时就业结构较为合理。读1992年以来我国NU值的变化图。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结合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
A.NU值越低,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B.1992年以来,我国就业结构趋于合理
C.农村中会含有少量的非农化人口
D.图示期间,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基本同比变化
【小题2】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期间城市化水平先降再升后趋于稳定
B.1992~1998年,非农化率的增速减缓
C.2003~2010年,非农化率保持稳定
D.1995~2003年,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