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有关的数据,先得出一个结论,再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观点。
人均耕地:美国11.7亩,印度3.3亩,世界平均水平4.2亩;中国人均耕地1949年为3亩,目前为1.35亩。
结论:_____
观点: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语言表达 更新时间:2018-11-21 09:57: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片段,并概括文中对“幸福”的三种看法。
幸福感是一个主客观结合的生存整体状态评估。心理学家赛利格曼在他的积极心理学中提出一个幸福公式: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大众幸福学的前五方面都可以说是包含在“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中了,有效的心理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先天遗传素质”的不足,是追求幸福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自己努力去实现的。只有自由关系到幸福的“后天环境”,需要放在一个更广大的社会环境中去理解和实现。从社会学和经济学来说, 这个大的环境是“福祉”,而从伦理学或哲学来说,就是“好生活”。从社会“福祉”和“好生活”的角度来理解幸福与自由的关系,在诺贝尔经济奖得主阿马蒂亚·森的《作为自由的发展》中有非常精辟的论述。阿马蒂亚·森特别关注的是,幸福到底是指什么?幸福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他认为,如果财富能在社会中能得以公正分配,财富和GDP确实是人类福祉的重要因素,因为这能提高人们的购买力。但是,财富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财富能帮助人们得到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但财富本身并不是价值。阿马蒂亚·森提出改善人类生存状态的能力扩展理论,既不同于功利主义把幸福等同为主观的满足和快乐,也区别于市场主义把福祉简化为财富或收入的增长。他强调的是提升社会的整体自由,以帮助所有人都能获得有价值功能的能力,追求他们自己心目中的幸福。(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有没有一首歌,让你听了就热泪盈眶?近日,新华社联合知乎发起“你好中国·问答70年”活动,众多网友不约同选择了一首歌——《我的祖国》。

时间会湮没许多记忆,但有些其实并未消失,只待一个密码,顷刻激活。对于中国人来说,《我的祖国》这首歌,就是一个激活集体记忆的“密码”。

《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该电影还原了上甘岭战役之残酷与壮烈,上甘岭,是成立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高地,从此成为一种再大困难能奈我何、强敌当前敢于胜利的精神象征。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这是中国人的价值观:用美酒款待朋友,用猎枪对付豺狼。这句歌词,放在近代以来中国遭受的无穷无尽的屈辱背景下,才能明白其中况味。

抗美援朝是立国之战,一场大战,既拒敌人于国门之外,保障了中国教十年安心发展的和平环境,又打出了中国人全新的集体精神面貌,“四万万人”,凝聚起来,天下谁能敌?

抗美援朝,让西方再也不敢轻视中国。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重唱这首歌曲,怎不感慨万千?中国人背负着历史的烙印,从历史中走过来,正在创造新时代属于自己的历史。大道之行,谁能阻挡?正如《我的祖国》所歌唱的:

“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请概括《我的祖国》成为最感人的歌曲的原因,试拟出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