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夏季是荔枝的上市季节。白居易云:“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则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离支”后写成“荔枝”。荔枝在我国主要分布于18°N-29°N,两广地区栽培最盛。杜牧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北方某中学地理小组研究杨贵妃所食荔枝,发现存在四种学说,下图为四种学说运输路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四种学说涉及的荔枝产地中,两广地区栽种荔枝最突出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水源D.土壤
【小题2】地理小组查阅资料后发现
A.古代降低荔枝运费选水运最佳B.涪陵说路线经过了黄土高原
C.福建说路线未翻越武夷山D.合江说路线跨越一二阶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10-22 08:22: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靠近中蒙边境的地带,人迹罕至。鲜为人知的是这里生活着大量当地俗称为“戈壁红驼”的红骆驼。戈壁红驼属于双峰驼,体型十分高大,胃内能储水,可三周不喝水,背上的驼峰能储存脂肪,可整月不进食。红驼性情温和,习惯远距离游走,食性广而杂,尤其爱啃食荒漠中梭梭林、骆驼刺等沙生植物的枝叶。左图是戈壁红驼图 右图是红驼分布区示意图。


材料二 梭梭林是强旱生植物,生命力强。作为骆驼的主要食物,梭梭林和骆驼相互依存,但“草原之灾”老鼠最喜欢在梭梭林下打洞做沙窝,严重威胁了梭梭林根系的生长。

材料三 过去,牧民以红驼为主要交通工具,现在驼缄、驼奶和驼肉都可以卖钱,一峰成年红驼能卖到13000元左右。据专家介绍,1982年建旗10年之后戈壁红驼数量増至3万峰。至2002年,受市场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红驼数量一度下降到4130峰,濒临灭绝。眼看着一峰峰壁红驼倒下,传承了几千年的驼文化(驼球、赛驼等)一天天泯灭,乌拉特后旗人民从2003年开始为保护戈壁红驼而战。为保护戈壁红驼,乌拉特后旗于2004年成立了“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事业协会”,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使得这里成为“中国驼球之乡”,红驼产业日益壮大。

材料四  “沙地是个宝”,沙地并不等同于沙漠,沙地不仅不是不毛之地,而且植物生长量比草原更高,长有许多灌木。沙地没有白灾(草原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使放牧无法进行而引起的一种灾害。白灾时地面往往结成冰壳,牲畜不仅吃不到草,而且易受冰壳刮伤),也没有黑灾(冬季草原牧区因积雪少或没有积雪,使牲畜缺乏饮用水而引起的灾害),由此成为牧民眼中的香饽饽。

(1)简述图中红驼分布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当地收民说红驼是“草原五畜”(骆驼、马、牛、绵羊和山羊)中最能涵养生态的一种,在这里,红驼不是环境的破坏者,而是守护者,结合材分析牧民这样说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乌拉特后旗人为壮大红驼产业采取了哪些措施?
(4)内蒙古冬季漫长而寒冷,为保证人畜安全过冬,有条件的牧民往往把过冬的牧场选择在沙地。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沙地为何是理想的过冬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