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有关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的不正确叙述是
A.季风气候面积广大,为世界种植水稻最多的国家
B.水旱灾害主要是由各年冬季风强弱的不同引起的
C.由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在季风区内的最北地区也能种植水稻等农作物
D.强劲的冬季风带来的寒潮和霜冻对农作物的伤害十分严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1-04-13 11:42: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渤海粮仓”是2013年启动的一项大型农业科技工程项目,计划通过对环渤海地区4000多万亩中低产田和1000多万亩盐碱荒地的改造,实现到2020年增粮100亿斤的目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渤海粮仓”工程计划改造土地的分布状况,并指出其中盐碱地的自然成因。

五年来,“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通过示范推广十余种主体技术模式,扬长避短,共推动区域增粮209.5亿斤,节水43.5亿方。部分模式及分布区如下表所示。

技术模式

说明

示范区

雨养旱作

指通过种植制度调整、抗旱品种及旱作技术配套,实现不需要灌溉、完全利用自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的目标。

河北示范区

微咸水补灌

为了弥补干旱年份使用淡水灌溉农业的不足,充分利用地下微咸水进行安全补灌的综合技术。

天津示范区山东示范区

棉改增粮

改良滨海中、重度盐碱地,种植棉花;在传统一年一熟棉区,构建棉花-小麦-玉米两年三熟模式,实现粮棉双丰收。

 

增温改土

通过温室大棚、地膜和秸秆覆盖、耕作培肥等措施增加地温、改良土壤,促进水稻和玉米增产。

辽宁示范区

 

(2)指出表格中四种技术模式分别利用或改造的自然区位条件。

该项目还建立了农牧结合循环模式。通过“种养联盟”,促进种植业成果转化和养殖业的饲料供给;通过养殖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农作物有机种植,助力“渤海粮仓”绿色增产和增效。

(3)有一家河北省的奶牛企业加入了“种养联盟”。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为其设计一个生产流程方案。(提示:文字、示意图表达均可,答出至少六个环节)

环渤海高铁(图)计划在2021年完工通车,助力环渤海经济圈快速发展。

(4)概述该高铁建设对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同类题3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宁夏河套平原是党项羌民族政权割据的政治经济中心,那里种植的葡萄,因品质特别好,所以被作为礼品,在使者出使宋朝时,赠送给路过的州郡官员。
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位于东经105°到106°,北纬37°-39°之间,地处世界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地形起伏较小、较平坦、沟壑小而浅、土壤侵蚀度轻,为淡灰钙土,土质多为沙壤土,有些土壤含有砾石,土层深40-100cm,pH值<8.5 。光能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葡萄转色季昼夜温差大约10-15℃,可以充分积累葡萄的糖分,同时葡萄的酚类物质含量也比较高。年降水量不多,在8到9月葡萄浆果成熟期间,降雨量更少,非常适合葡萄成熟。
材料二: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贺兰山东麓被称为“黄金地带”的农业区位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为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的综合发展提供自己的建议。
(3)填出材料二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E.________。
 
(4)材料二图中字母所示的因素中,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的是________,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农产品价格的是________,使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在地域上出现分离的是____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