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权拒绝一种虚伪的崇高。假如这是对的,就对提倡社会伦理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够只讲崇高,不讲道理。举例来说,孟子发明了一种伦理学,说亲亲敬长是人的良知良能,孝父忠君是人间的大义,所以,臣民向君父奉献一切,就是崇高之所在。孟子写得很煽情,只可惜不讲道理:①____。再比方说,在七十年代,人们说,大公无私就是崇高之所在,“为公前进一步死,强过为私后退半步生”,这是不讲道理的:我们都死了,谁来干活呢?在煽情的伦理流行之时,人所共知的虚伪无所不在,因为照那些高调去生活,不是累死就是饿死——高调加虚伪才能构成一种可行的生活方式。从历史上我们知道,宋明理学是一种高调,但理学越兴盛,人也越虚伪。
与此相反,英国出现了一种毫不煽情的伦理学。罗素先生这样评价这些注重个人实际利益的功利主义伦理学家:“这些人的理论虽然显得卑下,但却关心同胞们的福利,所以他们本人的品格是无可挑剔的。”然后再让我们反过来说——既然我们这里的伦理学家提倡相反的伦理,那么对他们的评价也该是相反的:②____。
古代文字中的“吃”,①_______,而是指人说话结巴,即口吃,汉高祖刘邦手下有个著名的大臣叫周昌,《汉书·周昌传》中有“昌为人吃”的记载,指的就是②_____,绝非周昌被人吃掉的的意思。古代讲到吃东西,③_______,如:食肉、食菜等,但又有“食酒、食水”等词,可见“食”也包括“饮”的含义。
人的思维并不是天生的,①___,通过做一些思维训练,可以提高你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使你在以后思考问题的时候更加全面。②___,比如在学校可能受的是传统的教育思维,而到了社会就要接受当今社会上的思维方式,这就需要人们不断去学习,否则③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