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人口构成包括人口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等方面。下图为1998~2000年我国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性别比。
【小题1】关于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说法正确是
A.未迁移人口中性别比差距大
B.35~40岁女性人口迁移最多
C.儿童不迁移
D.30~52岁迁移人口中男性约是女性的1.4~2倍
【小题2】江苏省南部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北部,近年来江苏省北部向南部人口迁移的数量减少,主要原因可能是
A.南部向北部进行产业转移
B.南部自然环境日益恶化
C.南水北调使南部水资源减少
D.南部与北部工资水平差距扩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11-19 10:48: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城市化水平(%)
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
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
全国
1.00
52.57
1.00
1.00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小题1】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小题2】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同类题2
春节空城指数是反映中国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指标。下图是根据腾讯地图、腾讯位置服务发布的《2019 春节出行预测大数据报告》得到的春节“空城”指数最高的十大城市。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 S 城市最可能是
A.江苏南京
B.云南昆明
C.辽宁沈阳
D.甘肃兰州
【小题2】春节空城指数越高的城市
A.人口外流风险较大
B.春节期间交通拥堵加剧
C.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D.春节期间环境压力较大
同类题3
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文化因素
同类题4
近年来,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民工荒问题的同时,我国中部一些省(区)的农村却出现了“农民荒”。河北、山西、湖南、内蒙古等省(区)本来是农业大省(区),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年轻人变得越来越少。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地区中最早出现民工荒的是
A.珠三角地区
B.长三角地区
C.环渤海地区
D.华中地区
【小题2】由上述材料可知,经济发达地区民工荒问题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老龄化加重,劳动力短缺
B.农民工的待遇长期没有得到改善
C.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D.民工流向呈多元化发展
【小题3】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入非农产业,务农劳动力老龄化开始显现,能够有效缓解“民工荒”的措施是
A.改变农业经营方式,提高农民收益
B.提高农村生育率,增加少年儿童数量
C.增加农业补贴,吸引农村青壮年回乡务农
D.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鼓励人口迁入
同类题5
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①三峡库区移民前往东部沿海
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
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小题2】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A.人口密度
B.人口容量
C.人口构成
D.人口素质
【小题3】20世纪60年代末,一批京津沪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与当地黑土文化发生交流与融入的地域文化是
①华南妈祖文化
②江南水乡文化
③华北平原文化
④荒漠绿洲文化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
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