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电影《开大典》作为建国40周年献礼片,引发了观众强烈共鸣。30年后,该片经过现代科技修复,将以4K分辨率、5.1环绕声崭新“面貌”,于10月18日起再登大银幕。由于30年前《开国大典》采用纪实手法拍摄,虽然详尽再现了“开国大典”的历史过程,但黑白资料片与拍摄部分的衔接还是有点生硬。而如今4K修复技术让我们看到更协调、更真实、更震撼的视听效果,让过去的电影呈现新的艺术感。
材料一:又到一年开学季,2010年出生的适龄孩子报到,老师又要开始记每个学生的名字了。有人编了这么个段子:一年级的梓轩和子轩打架,撞伤了梓萱和子瑄,可馨、可欣和可歆跑过来劝架,撞到了若曦、若溪和若熙,梓睿和子睿告诉了班干部浩然和昊然,大家一起拉开了梓轩和子轩,扶起了梓萱和子瑄,最后子轩、梓轩、梓萱、子瑄在大家的帮助下握手言和。
材料二:最近一些新闻报道很火。一位家长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字,叫做王者荣耀,居然还是一个女孩;新一届小学一年级学生中,出现了刘小灵童、李锁铛然、程门立雪等名字;一年级老师在新生报到当天懵了——希璿、墨汧到底该怎么念?
新华社北京10月2日电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专家日前介绍了一种新兴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步态识别:只看走路的姿态,50米内,眨两下眼睛的时间,摄像头就能准确辨识出特定对象。
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黄永祯介绍,虹膜识别通常需要目标在30厘米以内,人脸识别需在5米以内,而步态识别在超高清摄像头下,识别距离可达50米,识别速度在200毫秒以内。
此外,步态识别无需识别对象主动配合,即便一个人在几十米外带面具背对普通监控摄像头随意走动,步态识别算法也可对其进行身份判断。
步态识别还能完成超大范围人群密度测算,对100米外1000平方米1000人规模进行实时计数。这些技术能广泛应用于安防、公共交通、商业等场景。
中国科学家基于野外考察和长期定位观测,建立了覆盖第三极及周边高山区的大气污染物和冰冻圈变化协同观测研究网络。该网络特别关注吸光性气溶胶,比如黑碳和棕碳、粉尘以及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等,集成多种方法以研究大气污染物的跨境传输及其对冰冻圈环境的影响。研究显示,大气污染物特别是具有吸光性的黑碳气溶胶等沉降到冰川、积雪后,可降低雪冰表面反照率,进而促进冰冻圈的消融;同时,冰冻圈贮存的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可随冰冻圈消融而释放,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