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不恨”,其实,字里行间已经透露了个中原委。那么,恨的又是什么?西风吹老英雄梦,等闲白了少年头。一种牢骚、怨望的情怀呼之欲出。(甲)“就中冷暖”没法去说,“如鱼饮水”只能自伤,自叹,他酷爱身心自由,渴望摆脱宦海的羁绊,去过清静的生活。
词人说,我修筑茅屋的目的,是为了要过闲适自在、无拘无管、无忧无虑的海鸥般的生活。过去,浮名束身,实在耽误得太多了。(乙)其实,那些如烟如梦,覆雨翻云的仕宦生活,看穿了也真是没有什么意思。真不如西窗剪烛,纵酒闲吟,雪后观松,雨余种绿,过一番平常人的日子。当然,就连这“些些”想望,对他来说,也是甜蜜蜜的妄想,不可能兑现。在手握王权、口衔天宪的尊神面前,是进既乏术,退亦无方。(丙)唯一能够获得解脱的,只有死之一途,那样就苦啊,忧啊,痛啊,闷啊,“百感都随流水去”了。
沈巍爆红网络时,众多网友从各地纷至沓来。(甲)有人在抖音里发布他的连篇妙语以蹭流量,有人倒贴上来要嫁给他,更有甚者,有人当场跪拜,叫他爸爸:各路“牛鬼蛇神”粉墨登场,着实热闹了一番。
(乙)垃圾是世界上最低贱的东西,人人都讨厌,但沈巍认为垃圾很美,在他眼里,垃圾这个词具有强烈象征意味。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到垃圾桶里翻找垃圾,然后卖掉,买书看。
沈巍在上海捡拾了26年垃圾,他的外表很肮脏,臭烘烘,但他的心灵很干净:我们的很多庙堂大师都是西装革履的,外表很光鲜,但内心世界十分肮脏!(丙)沈巍给我们上了一课,垃圾分两种:一种是生活里的垃圾,一种是心灵里的垃圾。生活里的拉圾应该分类,那么我们心灵里的垃圾难道就不需要分类吗?在纷纷扰扰的物质世界里,终究需要一些“麦田里的寸望者”沈巍丰厚的物质生活而追求这样的简朴和返璞归真,恰恰呼应了普通民众在精神上的这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