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填入下面文段中①一⑥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组是
胡杨树是二千五百万年前由热带、亚热带辗转来到新疆的。它是如何移居新疆的呢?那时还没有人类,最大的可能是由禽兽移植①一种是由飞禽叼籽播种,一种是由走兽衔枝移植。胡杨树具有惊人的抗干旱能力、御风沙能力、耐盐碱能力②生长繁殖于沙漠之中,与土地生死相酬,令风沙难肆虐,使沙漠变绿洲。人们热爱胡杨树③呵护胡杨树,不折挠它,不砍伐它,任其生长④悠悠千年间,胡杨树矫矫挺挺,郁郁苍苍,人们衷心赞美它⑤生而不死一千年⑥
A.AB.BC.CD.D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3-10-16 04:00: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乙)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保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丙)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失,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依不舍的归属感。

【小题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渗透B.载体C.消失D.依依不舍
【小题2】文段中划横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有误的一句是(   )
A.甲B.乙C.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