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牧区畜种主要有牦牛、藏绵羊等。暖季草场多为高山草场,雨水或冰雪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为牲畜提供饮水条件;冷季草场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宽谷、盆地中,温度、水分条件稍好,单位面积产草量较高。随着季节的冷暖交替,牧民积累了“春放水边,夏放山,秋放山坡,冬放滩”转场放牧的经验。下图阴影部分示意西藏牧场分布。
第聂伯河长2200千米,流域面积504万平方千米,河网密集,航运价值较高。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干流的梯级开发,建有6座梯级水电站。流域南部是“欧洲粮仓”,黑土广布,近年来向日葵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成为世界主要的葵花籽油生产区和出口区。下图为第聂伯河水系与向日葵种植区分布图。
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
材料一 茶树生长最适宜的温度在15~30℃,10℃左右开始发芽。在35℃以上的高温及土壤水分不足的条件下,茶树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幼嫩芽叶会灼伤;在10℃以下,茶树生长缓慢或停止。
材料二 福建省茶叶大都种在山上,机械化水平低,劳动成本偏高,化肥、农药施用量大,物化成本高,茶叶税赋偏高。该区域85%以上的茶园、60%以上的茶叶由单体农户生产经营,私人小厂遍地开花,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名优茶品种多但以原料出售为主,本地品牌企业少。
材料三 下图示意甲区域(我国乌龙茶起源地)的位置及其多年平均气温变化。
材料一:甲国政府积极支持风能发电的研究和开发,技术日臻成熟,风电已占全国发电量的20%。
材料二:乙国领先科学技术,走高效特色农业之路,花卉品种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该国在世界鲜花市场的占有率已达6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鲜花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