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为我国气候资源类型图。每个气候资源类型以3个阿拉伯数字表示,左起第一位为水分资源,中间一位为热量资源,右边一位为光资源,数字1~4分别表示资源的质量等级。
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分析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气候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提出两区域农业发展的策略。
(2)从图中看出,华北平原并不十分缺水,请你具体分析一下华北平原缺水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12-07 08:04: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茶经》中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20世纪50年代,山东沿海地区开展“南茶北引”实验,种茶的地形须选择在背风向阳半山坡,并把好三关:‘即播种质量关、出苗关和越冬关.目前山东海滨地区青岛、日照是山东绿茶最主要生产基地.下图示意我国“四大茶区”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推测四大茶区中,生产年限长的古老茶树最多的茶区是
A. 华南茶区 B. 西南茶区 C. 江南茶区 0.江北茶区
【小题2】山东“南茶北引”种茶地的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
同类题2
下图为我国区域图和部分地区农业景观图,读图完成问题。
(1)甲地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地农业的生产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其单产高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丙地大量的农田变成了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养殖场等,影响其农业结构转变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和________。
同类题3
珠江三角洲,开发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已为越族先民的居住区,尤以海岸边缘台地为主;后汉时期已经农业兴盛;宋代已形成独特的基塘农业区;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是我国重要的粮、棉基地之一,但此后粮棉生产地位逐步衰退。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珠三角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粮、棉基地的条件是
A.稠密的水系始终扩大区域间交通联系
B.气候条件优越,自然灾害较少
C.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良,农业已基本不受土壤、地形影响
D.大量人口迁人,促进了水稻种植业的发展
【小题2】近些年珠三角农业生产地位逐步衰退的原因是
①人多地少,难以推广农业机械化和提高商品化 ②地块狭小,难以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③农业单位产出降低 ④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的引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同类题4
“海水稻”是近年来袁隆平院士领衔的团队培育出的一种耐盐碱水稻。影响这类水稻能投入生产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是
A.耕作制度
B.劳动力
C.生产技术
D.市场需求
同类题5
2016年2月23日,我国农业部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储藏马铃薯不受欢迎,市场对新鲜马铃薯的需求越来越大。西南地区马铃薯生产最大的特点是周年生产、周年供应。读西南地区马铃薯周年生产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推测最适宜马铃薯生长的环境特点是
A.湿热
B.暖湿
C.冷凉
D.高寒
【小题2】西南地区马铃薯可以周年供应的主要原因是
A.垂直差异显著,气候多样
B.种植经验丰富,技术成熟
C.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
D.光热资源充足,土壤肥沃
【小题3】西南地区大春马铃薯主要分布在
A.低热河谷地带
B.四川盆地
C.高海拔地区
D.中低海拔地区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区域产业活动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