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为2019年2月初在我国某地拍摄的一幅菜地景观图,一层薄雪覆盖在翠绿的菜地上,菜地四周被菜农挖出了较宽的水沟,菜农每隔几年会就给水沟清淤一次,清出的淤泥经过一段时间堆放晒干后再撒到菜地上。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地最可能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西南地区
D.珠江三角洲地区
【小题2】菜地四周开挖水沟的原因主要是该处
A.水源充足
B.干旱缺水
C.土壤贫瘠
D.洪涝多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12-23 05:19: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为“某农业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采用的农业技术可以
A.避免农作物被风吹雨淋
B.提高气温,改变农业小气候
C.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
D.提高作物生长环境的湿度
【小题2】该农业技术能起最大作用的地区是
A.我国北方地区
B.印度南部
C.澳大利亚东北部
D.新加坡
同类题2
下左图是飞机航拍的土地利用图,圆圈内为农田。下右图是该地气候资料图,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该地农田空间分布形态的最直接原因是
A.地形
B.土壤肥力
C.农业技术
D.灌溉设施
【小题2】图中圆形种植区这种景观在下列哪个国家最典型
A.乌兹别克斯坦
B.日本
C.巴西
D.加拿大
同类题3
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图中①~④所代表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
(3)近地面大气吸收的④要多于大气直接吸收的①,这说明了什么?
(4)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
(5)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参考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同类题4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示意图。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桑基、蔗基鱼塘大量减少,果基鱼塘逐渐稳定,而花基鱼塘面积明显增加。读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基塘生产”最主要的优势是( )
A.占用耕地少
B.利用当地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C.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D.实现农产品的自给
【小题2】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蔗基鱼塘”转向“花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 )
A.气候条件的变化
B.市场需求的变化
C.国家政策的变化
D.劳动力的转移
同类题5
山东原本是我国的粮食、棉花和花生的生产大省,但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地区逐渐形成了以花卉、蔬菜、水果为主的出口基地,由于加大了科技投入,普遍采用温室大棚和节水灌溉技术,不仅提高了产量,而且发展了大量的反季节蔬菜。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各题。
【小题1】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已经由种植园农业向商品谷物农业转变
B.农业生产已摆脱了地域的限制
C.该地区已成为典型的混合农业区
D.人们可以改变某些自然条件进行农业生产
【小题2】山东的蔬菜种植超越了地域界限,主要取决于( )
A.气候条件
B.交通条件
C.市场条件
D.农业技术条件
【小题3】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山东一些地区能够形成以花卉、蔬菜、水果为主的出口基地,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劳动力充足
C.历史因素
D.市场、交通以及技术因素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区域产业活动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区位自然条件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