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洋面封冻虽发生于水圈,但会影响到气候和生物。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
B.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
C.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
D.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
【小题2】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t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是
A.引起海平面下降
B.马达加斯加岛岛屿面积扩大
C.阿尔卑斯山雪线降低
D.世界各国农业结构的调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08-05 09:02: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关于地球的热量收支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不断吸收太阳辐射,结果终将变得越来越热
B.高纬地区接收的太阳辐射少于其支出的长波辐射,高 纬地区将变得越来越冷
C.高纬地区热量的收入少于支出,但因温室效应的作用,高纬度地区并不会越来越冷
D.由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作用,低、高纬度地区间不断进行热量交换,地球热量收支总体处于平衡 状态
同类题2
我国目前能源生产量和排放量居世界前列。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了1978年到2005年全球气温呈
趋势。
(2)根据图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把以下选项填入各字母:
①极冰融化
②燃烧矿物燃料
③沿海低地被淹
④毁林
a.
;b.
; c.
; d.
。
(3)简要说明我国CO
2
排放总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CO
2
排放量,实施低碳经济的可行性措施。
同类题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海平面变化图.
材料二 森林是陆地生态平衡的主体,从这个角度讲,林业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大力提倡植树造林是保护地球这一人类赖以生存家园的重大举措,也是抑制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
(1)材料一反映出了海平面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在近现代时期表现出的明显特点是________.
(2)全球变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了解决全球变暖,除材料二中的方法外,还有哪些措施?
(3)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为防止全球变暖,我国今后应该重点开发的常规能源是什么?为什么?
同类题4
阿拉斯加是地球上变暖最快的地区之一,变暖速度比美国大陆快两到三倍,这种加速变暖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过去40年里,北极夏季海冰面积减少了近一半。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北极放大效应”现象形成的机制是:
A.海水比热大,升温幅度大
B.周边国家温室气体的排放
C.极地高气压控制,晴天多
D.海冰减少,海面反射率降低
【小题2】受“北极放大效应”的影响,下列现象相符的是
A.使北极航道具有现实价值
B.北极熊的栖息地增加
C.沿海港口的封冻期延长
D.自然带南移,苔藓面积增加
同类题5
读下列各国某年碳排放量及人口数量表,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表中各国人均碳排放量( )
A.中国最大
B.印尼和澳大利亚差异不大
C.中国和巴西差异很大
D.发达国家大于发展中国家
【小题2】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生产、生活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B.大量的碳排放直接导致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大大增强,气温升高
C.为应对气候变暖,发展中国家技术落后,应等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再采取行动
D.为应对气候变暖,发达国家应全部使用清洁能源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