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波浪的能量与波高的平方、波浪的运动周期以及迎波面的宽度成正比。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全球波浪能达30亿千瓦,而且波浪能分布广,为何现在大功率发电站尚未出现?
(2)与太阳能和风能相比,波浪能有哪些优点?
(3)波浪能最常见的形式是风浪,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波浪能优先开发的海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6-03-03 01:14: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2017年5月18日上午10时许,在距离祖国大陆300多千米的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蓝鲸一号”海上钻井平台,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宣布,我国进行的首次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实现连续7天19个小时的稳定产气,取得历史性突破。可燃冰试采宣告成功。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开发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 )
①可取代一些核电站,减少核废料的污染
②无二氧化碳排放,减轻“温室效应”
③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环境
④部分替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同类题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地貌示意图
材料二:德国北德平原东西长约600千米,南北宽200—300千米,是广大的冰碛平原。以易北河为界,东部由于玉木冰川发育,冰碛地貌较明显,并形成连续长丘,最高点海拔178米;西部受后期流水侵蚀,冰川遗迹不显著,平均海拔50米。
材料三:德国是世界上第一大风电生产国,是全球风能利用最成功的国家。德国政府把环境保护和开发清洁能源作为基本国策,对于风电开发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1)指出北德平原地貌差异并说明造成差异的原因。
(2)与莱茵-多瑙运河相比较,分析中德运河的有利自然条件。
(3)简述德国发展风电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
同类题3
图4表示我国能源生产总量、消费总量重心在经度和纬度上的变化,读图回答10、11题。
【小题1】关于我国能源生产总量、消费总量重心的正确叙述是
A.1978年以来,能源生产总量的重心向东移动.
B.2004年,能源消费总量的重心在东北地区
C.1987—1991年期间,二者的重心大致重合
D.二者相比,能源生产总量的重心较为偏北
【小题2】图4反映出我国的能源问题主要是
A.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B.能源生产与消费区域不平衡
C.能源生产供不应求
D.单位产值能耗高,能源使用率低
同类题4
中国陆上风力资源分布极不均衡,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位于“三北"和东部沿海地区,下图表示我国风力发电机组设备生产企业分布。随着风力发电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大,部分地区“弃风”现象比较突出(弃风是指风机处于正常情况下,由于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等导致风电场风机暂停发电的现象),解决弃风现象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大力发展有色冶金工业消耗多余电能
B.控制风力发电规模,大力发展火电
C.并入国家电网使用超高压输电技术跨区输电
D.大力提高当地的工业化水平消耗电能
同类题5
下图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e代表的资源类型及Ⅱ阶段是( )
A.气候资源 农业社会阶段
B.矿产资源 工业化阶段
C.土地资源 后工业化阶段
D.水资源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小题2】在Ⅲ阶段,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迅速上升的是( )
A.矿产资源
B.化石能源
C.后天性资源
D.生物资源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