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人类应采取的措施是
A.禁止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B.鼓励使用家庭小轿车
C.砍伐森林
D.多使用清洁能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4-26 07:01: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有利于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合理措施是( )
A.大量进口石油,杜绝使用煤炭
B.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
C.严格限制钢铁、核工业的发展
同类题2
下左图为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变化率,下右图为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单位GDP碳排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日、德三国人均GDP变化率均低于人均碳排放变化率
B.美、日、德三国人均GDP与人均碳排放同步增长
C.美、日、德三国单位GDP碳排放最大的是美国
D.1971-2008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量最大的是中国
【小题2】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是
A.控制人口数量
B.加快发展新能源
C.加强科技创新
D.缩减生产规模
同类题3
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2017年11月6日至17日在德国波恩举行,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人类活动排放的CO
2
预料达410亿吨,比过去3年保持平稳的排放量多2%.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CO
2
排放量增加,可能会导致( )
A.全球各地气温均持续上升
B.加速南极大陆的冰川融化
C.高低纬各地区农业均增产
D.全球各地的河流水位上涨
【小题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是( )
①多使用清洁能源
②绿色环保出行
③植树造林
④防止森林火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同类题4
阅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气候变化在2009年成为众多国际重要会议的主题词,温室气体减排因涉及各国发展利益,12月7—18日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谈判中成为争论的焦点。
材料二 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1)C、D二城市纬度相近,但气候类型不同,请分析各自的成因。
(2)简述B国商品谷物生产的主要分布区及商品谷物生产的区位优势。
(3)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全球气候变化,人类应该采取哪些相应的措施?
同类题5
大气中CO
2
浓度增加、全球变暖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对小麦、水稻、大麦、豆类等C3作物助长作用显著,增产达10%~50%。然而,这种助长作用,受植物呼吸作用、土壤养分和水分供应、固氮作用、植物生长阶段、作物质量等因素变化的制约,这些因素的变化很可能抵消二氧化碳增加的助长作用。下图为中国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变化距平百分率分布图(1986~2005年)。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对区域农业的影响是( )
①我国香蕉、菠萝等作物范围北扩
②中纬度地区农业受益,但世界粮食总产量下降
③巴西主要糖料作物定会迎来大幅度增产
④植物病虫害爆发率提高,病虫害范围扩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2】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对区域能源消耗、工业生产的影响是( )
A.我国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普遍降低
B.北美五大湖区域居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量明显增加
C.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的培育等技术市场扩大
D.工业活动承受到越来越多政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