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二氧化碳的大规模排放开始于( )
A.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新技术革命时期
D.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8-05 09:49: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 ℃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预测示意图。读图,分析有关升温3 ℃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B.全球变暖对世界粮食生产的总体是有利的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加
D.西半球粮食产量会普遍增加,东半球相反
同类题2
湖水盐度的变化,可以反应湖泊水位的变化,进而推断出气候的变化,下图是内蒙古岱海近850年来湖水盐度变化图,
关于当地气候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1250年前后—干冷
B.1400年前后—冷湿
C.1600年前后—干热
D.1950年前后—暖湿
同类题3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在某一地质时期与近现代的植被分布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P表示的典型植被是( )
A.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草原
D.热带季雨林
【小题2】与近现代相比,该地质时期( )
A.热带范围明显扩大
B.森林分布范围更广
C.降水丰富,气候更湿润
D.处于冰期,气候更寒冷
【小题3】图中地质时期植被的变化体现了(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同类题4
下图为地球6亿年以来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工业革命期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为1)变化曲线。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B.频繁的火山爆发
C.生物的呼吸作用
D.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小题2】代表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同类题5
竹子是亚热带植物,对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据研究表明,仰韶时期黄河流域有较多的竹类分布。完成下题。
与现代相比,我国的仰韶时期
A.欧洲曾出现小冰期
B.喜马拉雅山雪线较高
C.台湾海峡比较狭窄
D.黄河流域降水量偏少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