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10月18日,学校组织全体师生收看收听党的十九大的开幕式。三个多小时的直播让大家略感疲惫,但师生们还是很快精神抖擞地投入到紧张的课程中了。
B.尽管年部多次强调,可有些同学还是在晚自习迟到,面对几个违规的同学,修养良好的何主任也不免露出不愠之色。
C.参加这次“语文报杯”作文大赛的同学,最迟在三天内将参赛作文送交语文组,否则按弃权处理。
D.加强和改进作文教学工作,引领学生写作和鉴赏水平,纠正不良的写作倾向,是语文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11-17 11:01: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睿智豁达的苏轼认为,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不懂_______,不能自用其才。而历经宦海沉浮的王安石比苏轼更为洞明,在《贾生》诗中他提出了自用其才的标准。他写道:“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意在表明,君王待臣厚薄,臣子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施行和采纳。这是很有见地的经验之谈,显然,政治家们要比诗人们眼光更为深笃,(   )。

透视贾谊的人生际遇和苏轼、王安石等人的诗作情怀,我们可从中受到启迪,那就是要学会等待时机,方能成才。

刘禹锡在《学阮公体》诗中曾言:“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可谓______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即贾谊们的痼疾。他们往往多愁善感,情绪多变。遇有顺境,就激情满怀,______,“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遇到逆境,就心怀愤懑,______且自感怀才不遇,“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有的甚至义气用事,自暴自弃,于事无补,于己有害。

今天我们生正逢时,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以“出世”情怀,自用其才。因为古人早就告诉我们:“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意在表明,君王待臣厚薄,臣子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得到采纳和施行。
B.意在表明,君王待臣厚薄,臣子是否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否得到施行和采纳。
C.意在表明,君王待臣厚薄,臣子是否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采纳和施行。
D.意在表明,君王待臣厚薄,巨子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施行和采纳。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值得后人借鉴和深思B.值得后人深思和借鉴
C.后人值得深思和借鉴D.后人值得借鉴和深思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休养生息   —语破的   意气用事   一筹莫展
B.韬光养晦   一语破的   意气风发   束手无策
C.休养生息   一语道破   意气用事   束手无策
D.韬光养晦   —语道破   意气风发   一筹莫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当下流行歌坛中国风盛极一时,这些歌曲常常藉由歌词和音乐之间的反差,营造特殊的欣赏体验,令歌迷____。此外,歌词文本制造大量的词性活用、句式倒装、非常规词语搭配等语法现象,例如《东风破》。这些语法现象在古今诗词创作中____,但运用密度如此之强却并不多见,原来受众的阅读习惯被彻底颠覆了,于是形成了新鲜的感觉。

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继周杰伦之后,王力宏、胡彦斌、后弦等一众歌手纷纷效仿,形成了当代流行歌坛一股新的时尚潮流——“中国风”。歌坛你行我效,大量作品集中涌入市场,一时____,甚至呈现泛滥之势。(    ),而这还仅仅是中国风歌曲中的小部分而已。作品质量____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写作后劲不足与创新性的缺乏是中国风歌曲面临的最大挑战。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耳目一新   屡见不鲜   蔚为大观   参差不齐
B.耳不旁听   俯拾即是   蔚然成风   良莠不齐
C.耳目一新   屡见不鲜   蔚然成风   良莠不齐
D.耳不旁听   俯拾即是   蔚为大观   参差不齐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网上出现了一首打油诗《蝶恋花·中国疯》,短短六十字囊括了十八首中国风歌曲和十四位风格不同的歌手
B.如网上出现的一首打油诗《蝶恋花·中国疯>,短短六十字囊括了十四位风格不同的歌手的十八首中国风歌曲
C.如网上出现的一首打油诗《蝶恋花·中国疯》,十四位风格不同的歌手的十八首中国风歌曲尽收于短短六十字中
D.如网上出现了一首打油诗《蝶恋花·中国疯》,十八首中国风歌曲和十四位风格不同的歌手尽收于短短六十字中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运用密度如此之强却并不多见,受众原有的阅读习惯被彻底颠覆了,于是新鲜的感觉就形成了。
B.但运用密度如此之强却并不多见,它们的存在颠覆了受众原有的阅读习惯,就形成了新鲜的感觉。
C.但运用密度如此之大却并不多见,原来受众的阅读习惯被彻底颠覆了,于是让人有了新鲜的感觉。
D.但运用密度如此之大却并不多见,它们的存在颠覆了受众原有的阅读习惯,让人有了新鲜的感觉。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