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电力生产结构图,2017年6月17—23日,国家电网在该省级行政区首次尝试以100%清洁能源供电一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从电力生产结构判断该省级行政区最有可能是( )
A.新疆
B.内蒙古
C.青海
D.四川
【小题2】该地能实现100%清洁能源供电一周的原因是( )
①河流落差大,水能蕴藏量大 ②经济总量小,对电力需求小
③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能丰富 ④煤炭资源不足,火电比重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6-21 04:18: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德国的地形和河流图。
材料二:德国计划在2022年前关闭所有的核电站,压缩火电装机容量,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以及改造新型智能电网,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电力消费中的占比目标达到30%以上。目前,德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三位,在海上风电的装备制造业方面,仅西门子公司一家就占据了欧洲市场的80%以上。德国的光伏发电发展迅速,其中近90%是用户端的“屋顶电站”。
(1)分析德国积极发展海上风电场的有利条件。
(2)中国75%的光伏发电是西部荒漠电站。与德国“屋顶电站”比较,指出中国西部荒漠电站的优缺点。
(3)目前,德国的水力发电仅占总供电量的3.6%,许多地方和电力主管部门却反对兴建新的大型水电工程。指出德国发展水电的天然优势,并说明被限制发展的原因。
同类题2
下图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图”,完成下题。
图中甲、乙分别表示
A.气候资源 土地资源
B.矿产资源 能源
C.生物资源 地热资源
D.劳力资源 科技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能源强度亦称单位产值能耗,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能源量。根据能源强度的高低,对我国各地区进行区域划分如下。
材料二 “碳强度”是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山西省碳强度位居全国第一。低碳经济旨在通过不断提高碳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逐步使经济发展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改善能源结构和清洁能源开发问题。
材料三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描述低能源强度区域、高能源强度区域的分布特点。
(2)山西省碳强度位居全国首位,试分析其原因。
(3)说明我国要实现低碳经济的合理措施。
同类题4
图4表示我国能源生产总量、消费总量重心在经度和纬度上的变化,读图回答10、11题。
【小题1】关于我国能源生产总量、消费总量重心的正确叙述是
A.1978年以来,能源生产总量的重心向东移动.
B.2004年,能源消费总量的重心在东北地区
C.1987—1991年期间,二者的重心大致重合
D.二者相比,能源生产总量的重心较为偏北
【小题2】图4反映出我国的能源问题主要是
A.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B.能源生产与消费区域不平衡
C.能源生产供不应求
D.单位产值能耗高,能源使用率低
同类题5
汽车产业的最新科技发展成为2013年日内瓦国际车展的最大特色,自2009年以来日内瓦车展始终是首个设立替代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汽车专项的国际车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B.减轻大气污染
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D.提高能源利用率
【小题2】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
A.缓解土地荒漠化
B.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C.减轻耕地压力
D.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