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梅是我国传统的名花、佳果,起源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由于气候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其在中国栽培的最北界限不断改变。下图为中国梅花分布北界变化示意图 (南海诸岛略)。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殷商时期的气候与现代相比更
A.温暖
B.湿润
C.寒冷
D.干燥
【小题2】当前梅花引种栽培区北界比自然分布区北界纬度偏高,主要得益于
A.全球气候变暖
B.城市热岛效应
C.生产技术提高
D.市场需求扩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7-30 06:45: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为公元900年-1980年中国东部地区冬半年气温与现代均温距平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时期的气温,史料记载与之不符的是
A.①――(江西九江)“大江冰合,可胜重载”
B.②――“苎麻本南方之物……近岁以来苎麻艺于河南”
C.③――“十二月太湖冰,舟楫不通者逾月”
D.④――《绍兴府志》“合郡大雪寒,运河冰合”
同类题2
据报道,随着地球高山上的温度变得越来越高,植物种群踏上了漫长的“搬家”之路——平均每10年向上转移10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现象中,与植物种群“搬家”相似的是( )
A.许多海洋鱼类选择游向更深更冷的水域
B.我国有组织地向西北移民
C.青藏高原的冻土变化加剧,冻土层温度下降,厚度增加
D.巴西的房屋建在巴西高原上
【小题2】为抑制类似现象的发生,人类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科学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
B.禁止使用化石能源
C.控制人口数量
D.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
同类题3
下图为北半球和全球平均气温距平(相对于1971~2000年平均值)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北半球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
A.1900~1910年
B.1910~1940年
C.1940~1975年
D.1975~2010年
【小题2】北半球气温变化显著大于全球,主要是因为北半球( )
A.纬度较高
B.海拔较低
C.陆地面积比例较大
D.森林覆盖面积较大
同类题4
(冰川零平衡线是冰川积累区和消融区的界线,在零平衡线上,冰川的积累和消融达到平衡)和冰川面积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地区1960—2010年气候与冰川变化之间的关系是
A.冰川零平衡线高度波动上升,冰川退缩
B.气温、降水的变化与冰川面积变化呈正相关
C.降雪减少,冰川融化量增大
D.气温升高,冰川补给量增大
【小题2】气候的变化可能对新疆绿洲农业产生的影响是
A.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低温冻害减少
B.蒸发旺盛,冰雪融水减少
C.降水增加,水土流失加重
D.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和灌溉用水增多
同类题5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20世纪60年代后( )
①全球大气中CO
2
体积分数持续增加
②全球大气中的CO
2
体积分数增加了5倍
③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
④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小题2】与三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 )
①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
②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
③近5000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 ℃以内
④1970年~1995年,大气中CO
2
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大体相近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小题3】近年来,与①②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
①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
②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
③大气层频发强磁暴
④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减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