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从而加剧全球变暖,带来气候多变、灾害丛生等严重后果。为此全社会在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图示意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回答19~20题。

【小题1】图中()
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
B.⑥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
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D.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
【小题2】有关人类活动作用于⑤及可能的后果是()
A.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B.建设水电站后容易加剧洪涝灾害
C.发展火电站可能导致沿海低地被淹
D.北京冬季燃煤取暖导致河流污染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8-25 02:30: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为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国于2017年12月19日正式启动了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国碳市场建设将以发电行业作为突破口。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中国碳排放交易历经了4年多的试点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试点区域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出现了双降的趋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排放量减少,带来的结果是减弱了大气对_______辐射的吸收作用。
(2)发电行业易于排放权配额分配。根据现在方案,是按照排放量每年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实际上相当于综台能耗l万吨标准煤左右的水平作为纳入企业门槛,发电行业纳入企业达到1700多家,排放量超过30亿吨。这个规模远远超过世界上正在运行的任何一个碳市场。据材料回答,为什么中国碳市场建设将以发电行业作为突破口?
(3) 2017年12月14日《中国发展报告2017: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京发布。报告提出,新时期的资源利用战略,要以持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为导向,以提高资源产出幸为主线,以控制资源投入总量和污染排放总量为重点,到2030年左右实现资源投入总量和碳排放总量达到峰值后持续下降,据图文材料可知,为了应对中国未来气候变暖,我国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4)请绘制一幅大气的“温室效应”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