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阿Q精神胜利法”是由于恶劣的生存环境、文化环境和非人的生存方式决定了的一种心理调节方式,是一个人身处弱势时自我解嘲的精神避风港。
B.美国政府要想取信于国际社会,就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制度性机制以避免次贷危机不再发生,就必须停止这种以邻为壑转嫁风险的所谓“金融创新”。
C.“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以诗词为主题的大型全民互动益智节目,其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富有新意,力求打造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
D.由严歌苓编剧、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芳华》堪称2017年年末的现象级大作,上映12天累计票房己突破9亿,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文艺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2-20 03:06: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港珠澳大桥是我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全长55千米,总投资1200多亿元,经过6年的筹备、9年的建设,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这座桥集桥梁、隧道和人工岛于一体,建设难度极大,运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 ,仅专利就达400多项,多个领域的空白被填补,是我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标志,打破了“最长的跨海大桥”等8个“世界之最”。一桥飞架东西,从此三地变得 。以前,从珠海、澳门到香港,陆路车程需要3个小时,而如今只需45分钟。人们可以上午在广州“喝早茶”,下午刷卡过关去澳门吃个葡挞,晚上去维多利亚港欣赏香港夜景……( )。大桥的开通,势必促进城市间互融互通、协同发展。譬如:在珠江西岸建立仓储分拨中心,使香港的物流成本下降得  ,不断充实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功能,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打开了无限可能。由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看得见、摸得着,不少企业已经  ,把注意力投入到港珠澳这个世界级大湾区。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层出不穷   近在咫尺   不值一提   蠢蠢欲动
B.数不胜数   天涯咫尺   不值一提   蠢蠢欲动
C.层出不穷   天涯咫尺   微乎其微   跃跃欲试
D.数不胜数   近在咫尺   微乎其微   跃跃欲试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是我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标志,在多个领域填补了空白,打破了“最长的跨海大桥”等8个“世界之最”
B.是我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标志,多个领域的空白被填补,创下了“最长的跨海大桥”等8个“世界之最”
C.在多个领域填补了空白,创下了“最长的跨海大桥”等8个“世界之最”,标志着我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
D.在多个领域弥补了空白,打破了“最长的跨海大桥”等8个“世界之最”,标志着我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走街串巷,往来于粤港澳三地确实很方便
B.往来于粤港澳三地,如同走街串巷般方便
C.人们能够很方便地来来往往于粤港澳之间
D.人们在粤港澳之间来来往往,会十分方便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几年,中国传统文化进校园      ,许多学校也一直在助推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一中国书法能进校园,学生们凝神静气提笔写字的姿态令人感动。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塊宝,(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社会各个角落,“实用为王”成为公众的共识,别说花时间去研究毛笔字,就连花时间写字的人都越来越少,精通书法的人     。
与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一样,只有在全社会树立起正确导向,厚植公众关注、热爱传统文化的 壤,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青少年感受到书法的魅力。不仅如此,还要加强制度的保障,使书法教育规范化。青少年对书法     ,发自内心热爱,才能让书法艺术发扬光大、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正确导向,厚植公众关注、热爱传统文化的土壤,才能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感 受到书法的魅力。
B.只有在全社会树立起正确导向,厚植公众关注、热爱传统文化的土壤,就能在潜移默化中让青少年感 受到书法的魅力。
C.只有在全社会树立起正确导向,厚植公众关注、热爱传统文化的土壤,就能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感 受到书法的魅力。
D.只有在全社会树立起正确导向,厚植公众关注、热爱传统文化的土壤,才能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感 受到书法的魅力。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书法渐渐受到人们的冷落
B.中国书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C.中国书法在国人心中的重要性、特殊性不言而喻
D.我们应认识到书法教育的重要
【小题3】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热火朝天   凤毛麟角    耳闻目睹    经久不衰
B.热火朝天   寥寥无几    耳濡目染    历久弥新
C.如火如荼   寥寥无几    耳闻目睹    经久不衰
D.如火如荼   凤毛麟角    耳濡目染    历久弥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经典咏流传》以传统诗词名篇配乐为主,新歌词创作为辅,体现出“新旧结合”“新旧共生”的文化生态,不仅提升了传统诗词的传播度,还 了新的诗词体式的出现。自古以来,诗词的创作与传播都与音乐 。《诗经》《乐府》中的大部分篇章都来自于民间歌谣。(    ),从而获得更广泛传播并经典化的可能。古代诗词的配乐,今天大多已失传,即便有极少数保留,也不再符合当下的审美需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 正因为中华诗词千古不断的生命力,需要新声乐章来配合,使之为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观众喜爱。创作与音乐结合的“新声乐府”,形成新的经典乐章便成为新时代的需求。另外,诗歌不仅仅是诗人个体的表达,还是群体情绪的记录。词、曲等新体的产生,都与诗歌的 相关。结合时代需求,关注大众审美,始终是传统诗词千年来保持生命力的本因。我们为诗词寻找新的发展契机,必须回到大众喜好中去。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产生 休戚相关 缺陷 通俗化
B.催生 密不可分 缺憾 通俗化
C.催生 休戚相关 缺憾 文人化
D.产生 密不可分 缺陷 文人化
【小题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人的改造,使得民间歌谣的艺术性得以提升
B.文人的改造,提升了民间歌谣的艺术性
C.民间歌谣的艺术性,在文人的改造下得以提升
D.民间歌谣在文人的改造下提升了艺术性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华诗词千古不断的生命力,需要新声乐章来配合,使之为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观众喜爱。
B.中华诗词千古不断的生命力,正因为需要新声乐章来配合,使之为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观众喜爱。
C.因为中华诗词千古不断的生命力,需要新声乐章来配合,所以使之为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观众喜爱。
D.因为中华诗词千古不断的生命力,需要新声乐章来配合,因此使之为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观众喜爱。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