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近年来,我国在西北地区的沙漠、戈壁上建设了大量光伏发电场。光伏发电场在建设期和运营期会对土壤、植被、气候等生态因子产生影响。下图示意我国河西走廊某光伏发电场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光伏发电场选址河西走廊的原因是
①太阳能资源丰富
②用地条件好
③当地用电需求大
④工业基础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小题2】光伏发电场在建设期和运行期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建设期土壤风蚀减弱
B.运行期耐阴植物减少
C.建设期局地气候改善
D.运行期地表输沙率降低
【小题3】太阳能电池板下植物生长相对良好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充足
B.热量丰富
C.水分较多
D.土壤肥沃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9-22 01:44: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广东是我国风力发电最早的地区之一,到2004年度全省风电装机容量为8.6万千瓦,在全国名列第四。目前广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全国居前列,二氧化碳浓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中3/4的二氧化碳来自燃煤的火力发电。到2020年,广东有能力实现20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容量,每年可发电350亿千瓦时,占目前全省发电量的17%,相当于广州市全年的用电量;同时可以减少290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广东风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
B.地形平坦,对风的阻力小
C.地处沿海地区,受海风影响大
D.距离风源地——夏威夷高压近
【小题2】广东大规模开发风电的主要原因是( )
A.资金雄厚,科技力量强
B.风力发电可以减少氟氯烃的排放,保护臭氧层
C.燃煤发电成本高,技术难度大
D.风电属于清洁能源,利用风电可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同类题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上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 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评价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区位条件。
(3)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同类题3
下图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消费区的正确叙述是
A.东部沿海消费水电、核电为主
B.蒙东基地生产主要是煤炭、石油
C.华北地区能源消费主要以石油为主
D.西南基地能源主要是水能、天然气
【小题2】目前,能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主要为
①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 ②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
③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④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同类题4
下表为浙江省某年份能源消费结构。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浙江省能源消费结构,正确的是
A.甲——水电
B.乙——石油
C.丙——煤炭
D.丁——核电
【小题2】下列有关浙江省能源生产和消费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挥能源大省优势,发展能源工业
B.大力发展山区风能,缓解能源紧张
C.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D.推广节能技术,重点发展钢铁工业
同类题5
读“甲、乙分别为德国、法国2001-2011年间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两个国家的能源消费中
A.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资源
B.核能能量来自太阳能
C.水能属于可再生资源
D.煤炭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小题2】2011年,德国和法国分别属于
A.煤炭时期煤炭时期
B.煤炭时期后煤炭时期
C.后煤炭时期煤炭时期
D.后煤炭时期后煤炭时期
【小题3】有专家估计,到 21 世纪末,全球气温将比现在增加 2℃~5℃,下列地理现象在我国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将下降
B.青海湖水面将上升
C.一月 0℃等温线将北移
D.亚热带与暖温带之间的界线将南移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农业区位自然条件的改造
工业区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