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气温距平(或降水距平),是指某年的气温(或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值之差称为气温距平(或降水距平)。近50年来,西藏年平均气温3.9℃,年降水量448mm,且变化明显,读西藏年平均气温距平、年降水量距平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西藏地区90年代后期气候特点是
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
【小题2】2000年以后,西藏地区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A.温带草原和草甸退化
B.冰川和冻土融化加快
C.一年一熟的北界南移
D.旱灾加剧,粮食减产
【小题3】应对西藏地区气候变化,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深人开展气候和环境监测与研究
B.加大种植业的比重,提高生产效益
C.加大人口迁人,提高环境承载力
D.加大资源的开发力度,促进经济发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5-10-30 05:49: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的波动,总体上气温呈上升趋势。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明显增加。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全球气温升高可能对我国造成的影响是
A.各地降水量普遍增大
B.北方冬季取暖时间缩短
C.我国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减少
D.东北平原蒸发量小
【小题2】为减轻因二氧化碳浓度增大而导致的气候变化的危害,各国政府应
A.改变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例
B.遵守国际公约,不准使用汽车
C.减少煤炭的使用量,降低能源污染税费
D.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
同类题2
下图为地球6亿年以来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工业革命期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为1)变化曲线。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B.频繁的火山爆发
C.生物的呼吸作用
D.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小题2】代表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同类题3
读全球气温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根据陆地和海洋观测资料绘制的全球地面气温距平演变趋势
【小题1】下列词语中形容图中气温变化最恰当的是
A.保温作用
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
D.全球气候变暖
【小题2】下列做法中对缓解图示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
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
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
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
同类题4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 ℃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预测示意图。读图,分析有关升温3 ℃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B.全球变暖对世界粮食生产的总体是有利的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加
D.西半球粮食产量会普遍增加,东半球相反
同类题5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是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上右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全球气温变化是因为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大气过程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小题2】近年来,与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
①沿海低地可能被海水淹没
②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可能加重
③大气层频发强磁暴
④北冰洋周围海冰融化
A.①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④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