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杭州的西湖、温州的雁荡、金华的双龙洞……浙江的山山水水无不给这位老外的记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
B.土地的长度和面积可以用丈、用公里、用亩、用公顷来计算,然而在含有国土意义的时候,它的计算单位应该用一寸、一撮来衡量。
C.中朝美俄日韩六方会谈之所以能够在北京重新举行,靠的是六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以及中国政府从中积极不懈的斡旋。
D.即使物质生活再丰富,生存条件再优越,但精神生活匮乏,人际关系冷漠,我们依然不能说这是一个和谐社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3-12 11:02: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书院出现于唐朝,这是一个  的事实。至于最早出现于唐朝何时,历代学者清代的袁枚认为,书院的名字从唐玄宗时期开始出现,那时候有了丽正书院、集贤书院。学者邓洪波在《中国书院史》中说,最早使用“书院”这一名字的不是唐玄宗时期的官府书院,而是更早时期的民间书院。

唐朝的书院几乎都是士大夫的私人读书场所。自唐以后,(  )。感谢唐朝,除了书院,还留下了另一种宝贵的东西------唐诗。诗人游走于庙堂与江湖,无意中留下了关于书院的 。尽管很多书院已经   ,但唐诗为它们留下了最文艺的墓志铭。据邓洪波考证,那些触及书院的唐诗中,除了明确地写丽正、集贤两家书院,还有14首写的是其他书院的诗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容置喙 各行其是 只言片语 销声匿迹
B.不容置疑 莫衷一是 只言片语 烟消云散
C.不容置喙 莫衷一是 三言两语 销声匿迹
D.不容置疑 各行其是 三言两语 烟消云散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书院不断迭代更新,作为一种文化机构从一隅走向公众
B.书院要从一隅走向公众,作为一种文化机构就应不断迭代更新
C.作为一种文化机构,书院要从一隅走向公众,就要不断迭代更新
D.作为一种文化机构,书院不断迭代更新,从一隅走向了公众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那些有关书院的唐诗中,除了明确地写丽正、集贤两家书院,还有写其他书院的14首诗。
B.那些触及书院的唐诗中,除了明确地写丽正、集贤两家书院的诗外,还有14首写的是其他书院的诗。
C.那些涉及书院的唐诗中,除了明确地写丽正、集贤两家书院的之外,还有14首写的是其他书院。
D.那些言及书院的唐诗中,除了明确地写丽正、集贤两家书院之外,还有写其他书院的14首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游记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写景状物。我国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这为历代文人绝好地提供了写作机会。( ),为我们创作了大量的文化瑰宝。苏轼在《赤壁赋》中寥寥数笔便勾勒了一幅空灵秀美的月夜江水图,时隔千年,______________,读着这段文字,我们仍如______________一般,看到波光粼粼的万顷碧波,吹着习习而来的夹着草木之香的江风,举头望去,皓月在云间穿梭。

托物言志是古代游记散文的又一特点。在中国的山水游记散文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在描写美丽景物的同时,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学。古代许多文人雅士,置身于田园山林之间,徜徉在风花雪月之中,虽____________,潇洒飘逸,但难消人生多舛的伤感与无奈。物我合一,景情交融,给山水游记散文增加了许多魅力。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假托游山之行,得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____________,让世人领悟到治学态度的谨严。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成为历代文人绝好的写作机会。
B.我国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为历代文人绝好地提供了写作对象。
C.我国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为历代文人提供了绝好的写作对象。
D.数不胜数的我国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成为历代文人绝好的写作对象。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才华卓越的文人加上秀丽的景象
B.秀丽的景象加上才华卓越的文人
C.秀丽的景象受到文人们的钟爱
D.文人们十分珍惜秀丽的景象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时不我待  身临其境  放荡不羁  金科玉律
B.时过境迁  设身处地  放荡不羁  金科玉律
C.时不我待  设身处地  放浪形骸  至理名言
D.时过境迁  身临其境  放浪形骸  至理名言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