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苹果为落叶乔木,生长期为4—10月。苹果园的传统生产方式为定期松土、清除杂草(简称清耕),近年来土壤覆盖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的水分、温度和有机质含量差异显著。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南部某苹果园3—9月不同生产方式下土壤水分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小题1】与其他生产方式相比,该果园清耕状况下3—6月土壤水分较少的原因是(  )
A.径流流失较多B.土壤蒸发量大
C.地面温度高D.果树生长繁盛
【小题2】夏季睛天时,该果园白膜覆盖区较黑膜覆盖区(  )
A.白天气温高B.气温日较差大
C.白天土温高D.土温日较差小
【小题3】该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
A.清耕区B.黑膜覆盖区
C.白膜覆盖区D.生草覆盖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12-21 05:03: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SOM)是指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的碳元素即为土壤有机碳(SOC)。土壤有机碳含量既与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多少有关,也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的损失有关。
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与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

湿地系统因为处于常年积水或者季节性积水状态,积累了更多的土壤易分解有机碳,使湿地土壤碳库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调查研究表明,位于黑河中游(河西走廊中段)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约为2.28~29.55g/kg,较洞庭湖湿地(19.63~50.20g/kg)和三江平原湿地(96~184g/kg)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低,其中黑河中游流域的湿地有机碳含量与植被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黑河中游的湿地植被类型与土壤有机碳含量表
土层深度(cm)
土壤有机碳(g/kg)
高草植被
低草植被
0-10
14.80
10.35
10-20
11.93
8.23
20-40
8.25
6.44
 
(1)描述黑河中游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黑河中游湿地大部分属于季节性积水湿地,推断相对积水季节而言,非积水季节该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特点,并说明推断理由。
(3)洞庭湖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黑河中游湿地,试从气候角度分别指出洞庭湖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有机碳含量高的原因。
(4)根据有机碳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分析湿地退化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原理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