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漂移与挤压,在第四纪青藏高原隆起,从而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格局。青藏高原隆起后,下列区域的气候变化正确的是
A.柴达木盆地变冷、变湿
B.四川盆地变变冷、变湿
C.塔里木盆地变暖、变干
D.华北平原夏季降水量增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4-01-13 08:52: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题文)人类出现的时期是( )
A.古生代后期
B.中生代
C.第三纪
D.第四纪
同类题2
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成土母质
B.气候
C.地形
D.生物
同类题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区域图及该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统计图
材料二 材料二 该地区土地利用构成(%)变化统计表
(1)据图概括图示地区地形、地势及气候、河流特征。
(2)简析该地6月、7月、8月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简述该区域30年间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及此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该地区在农业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立体农业,请你对该地立体农业的布局拟定合理方案。
同类题4
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若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下图为某区域植被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影响该区域植被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和光照
B.地形和降水
C.热量和水分
D.土壤和水分
【小题2】图中无植被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樵采
B.海拔高,气温低
C.深居内陆,降水少
D.颗粒物孔隙大,水分渗漏严重
【小题3】在一些较干旱的绿洲,人们常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粗砂或砾石的作用是
①减弱土壤的侵蚀 ②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③利于提高夜间土壤层含水量 ④增大昼夜温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同类题5
“牵一发而动全身”阐述了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哪种特征( )
A.整体性
B.多样性
C.分布的规律性
D.地域的差异性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