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2007年11月1日,“构建第三亚欧大陆桥专家论坛”在昆明开幕。会上,云南的专家学者们提出了“第三亚欧大陆桥”构想:即以深圳港为起点,昆明为枢纽,经缅、印等21个国家,最终抵达欧洲的荷兰鹿特丹,全长约15000千米,横贯亚欧大陆的 “第三亚欧大陆桥”。此陆运通道将比经东南沿海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的行程要短3000千米左右;时间更是将缩短一半以上。
至此,亚欧大陆上将有三条横贯东西、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大陆桥”。
根据以上资料并读三条亚欧大陆桥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11分)

(1)第一亚欧大陆桥在欧洲自东向西穿越的大地形区有 。(3分)
(2)第二亚欧大陆桥沿线的自然带更替规律是     ,导致该规律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2分)
(3)第三亚欧大陆桥从昆明至缅甸段在建设过程中将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1分)
(4)请简要评价第三亚欧大陆桥建设的优势区位因素。(3分)
(5)第三亚欧大陆桥建成之后,将对我国特别是西南地区产生哪些有利影响?(2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4-03-21 11:35: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__________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风带),如果是在南半球,它的风向为__________________。
(3)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_____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____为基础的
(5)在青海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其中“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一日须携四季装”说明这里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鹤山市的气候类型属图示中的哪一种?(填字母)____________,它的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