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B.对于机器人是否比人类聪明,未来是否可能替代人类,假如机器人产业完全替代人类生产,人还能做些什么等问题,来合肥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的回答是肯定的。
C.《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入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
D.川环科技正式挂牌交易,这标志着达州市第一家上市公司正式登陆A股创业板市场,成为该市首家上市公司,填补了达州市无上市公司的空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5-19 11:04: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说,短视频是互联网行业的又一个风口。其中固然不乏积极、健康、阳光的作品,但也有很多浮夸的表演、出格的搞怪、偏激的嘲讽,有的还涉及色情、暴力、血腥。一些短视频作者为了博取用户的关注和转发,不惜_____,以声光电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感官刺激,传播及时行乐、违反秩序、离析传统等非主流观念,在“审丑”而不是“审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有人认为,这样的视频,看一看、笑一笑就过去了,应该无伤大雅。其实不然,( ),如果任由负能量蔓延,就会造成______、扰乱思想的严重后果。实际上,这些“非主流”短视频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日益增加。有人效仿“恶搞”视频,将透明胶带横在门前绊倒他人,用整蛊小道具惊吓孩子。类似事件______,使得逾越底线的娱乐陷入伤己伤人的境地。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而言不会是“无感”的。而且短视频主要目标用户正是“80后”“90后”,青年对之产生兴趣,也在情理之中。然而,短视频作品泥沙俱下,______,如果不加甄别、丧失警惕,就可能在一次“短暂的视觉冲击中”,让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受到无形冲击,甚至在跟风模仿中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另辟蹊径    耸人听闻    数见不鲜    良莠不齐
B.剑走偏锋    混淆视听    层出不穷    参差不齐
C.另辟蹊径    混淆视听    数见不鲜    参差不齐
D.剑走偏锋    耸人听闻    层出不穷    良莠不齐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扩散与点赞,必定带来不良影响
B.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扩散与点赞,不知会带来什么影响
C.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点赞与扩散,难免带来不良影响
D.无意间对消极内容进行点赞与扩散,带来的影响可好可坏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拥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
B.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多元的心态、更开放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
C.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拥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而言不会是"无感"的。
D.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学术百家争鸣的今天,很少学术观点可以称之为_________,因此,能开创一个新的研究体系、言前人之所未言的著作,就显得_________。美国史学大师威廉·麦克尼尔的《瘟疫与人》就是这样一部经典之作。这本书出版于1976年,被翻译成各种文字,1998年被引进中国。时至今日,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成果变得越来越科学,但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很难被遗忘。这部书常被看作是作者对其另一部作品《西方的兴起》搭建起的历史框架的补充,看作是此前研究的拾漏补遗。不过,《瘟疫与人》在普通民众中的受欢迎程度更高。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它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

以往学者对历史的书写无外乎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你来我往、沉浮荣衰。麦克尼尔却_________,从疫病缘何成为史学家的遗漏谈起,把传染病放在视野中心,去探讨人与病菌的关系。他_________,把复杂的疫病清晰地呈现出来,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分析与以往的解释大异其趣,因为他总能通过因果溯源,证明疫病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它更能让读者产生兴趣
B.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对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它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
C.大概因为大多数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它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
D.大概因为大多数读者对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它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本书出版于1976年,被翻译成各种文字,中国于1998年引进
B.1976年这本书被出版,翻译成了各种文字,中国于1998年引进
C.这本书出版于1976年,被翻译成各种文字,1998年被引进中国
D.1976年这本书被出版,翻译成了各种文字,1998年被引进中国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易之论 硕果仅存 异军突起 顺藤摸瓜
B.不易之论 弥足珍贵 独辟蹊径 抽丝剥茧
C.金科玉律 硕果仅存 异军突起 抽丝剥茧
D.金科玉律 弥足珍贵 独辟蹊径 顺藤摸瓜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与子女的关系中,父亲距离子女常常比母亲更远,(   )。这与传统社会对父亲角色的定义有关。有了家庭,父亲被天然地视为支柱,这个角色要求他们在外 ,去成就事业。人到中年,父亲面临的工作、家庭压力越来越大。但中国的父亲习惯 ,父亲不允许懦弱,只得默默承受。子女而言,往往中国的父亲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能带给人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并且少了几分慈祥温和。这样的父亲形象本身就不是 的。

增进了解的唯一途径,是敞开心扉进行沟通。情感需要表达,而不单单依靠“意会”。孩子未成年时,往往是父母主动沟通。但当父母与子女的身心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前者开始老去,后者成长成熟时,沟通需要由子女主动发起。子女主动关心和探望,会影响父亲原有的情感表达习惯,彼此增进了解;同时,也可以引导子女纠正对于父亲角色的一些认识偏差,重新树立一种更亲密的情感关系,子女和父亲

【小题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与子女之间未能增进了解。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母亲的存在感比父亲更高
B.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父亲与子女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的存在感比母亲更低
C.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父亲的存在感比母亲更低。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父亲与子女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
D.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母亲的存在感比父亲更高。虽然信息越来越发达,但子女与父亲之间却未能增进了解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东奔西走  忍辱负重  无懈可击  如胶似漆
B.浪迹天涯  忍辱负重  十全十美  如胶似漆
C.浪迹天涯  隐忍不发  无懈可击  亲密无间
D.东奔西走  隐忍不发  十全十美  亲密无间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子女来说,中国的父亲往往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虽能带给人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B.子女而言,往往中国的父亲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虽能带给人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C.就子女而言,中国的父亲往往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虽他能带给人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D.在子女看来,中国的父亲往往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他虽能带给人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却少了几分慈祥温和。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