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五原地处内蒙古河套腹地,诗句中”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描述的景象反映了:( )
A.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规律
D.河套地区距海较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06-23 02:50: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几乎像永恒的约定,每当季节变换,生活在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的农民便开始“搬家”:从山前平原搬到深山里,再从高山回到河谷低地或沙地。他们敏锐地踩着季节的节奏,形成了新疆独特的行吟诗人般的生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材料中所述的“搬家”在地理学中被称为( )
A.迁移农业
B.混合农业
C.游牧业
D.乳畜业
【小题2】下列地区与搬迁季节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山前平原—夏季
B.高山—春季
C.河谷低地—冬季
D.沙地—秋季
【小题3】上述现象的产生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现象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同类题2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丙—甲—乙—丁
D.、甲—丙—乙—丁
【小题2】图中针叶林带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
B.水分
C.坡向
D.地形
【小题3】与丙图比,丁图中亚寒带针叶林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
B.海拔高度低
C.处于阴坡
D.处于背风坡
同类题3
读某区域和乙地垂在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甲、丙两地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带相同
B.冬季盛行风的风向相同
C.河流汛期相同
D.农业地域类型相同
【小题2】关于三地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甲到丙的变化体现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B.从甲到丙的变化原因主要是水分因素
C.乙地垂直带谱的多少决定于当地的纬度
D.丙地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同类题4
图甲为北半球理想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乙为珠穆朗玛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自然景观F→J→K的分布体现了
____
分布规律,其主导因素是
____
。
(2)图甲中表示自然带相同的两个字母是
____
、
____
; 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____
、
____
。
(3)珠穆朗玛峰南坡自然带谱丰富,垂直地域分异明显,分析其原因。
同类题5
自然植被覆盖指数是衡量某地自然植被覆盖多少的指标,指数越高自然植被覆盖率越大。 读贵州喀斯特地貌区某山地不同海拔高度自然植被覆盖指数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山400-600米自然植被覆盖指数最高的主要是
A.地形坡度较大
B.人类活动强烈
C.土壤非常肥沃
D.水热状况良好
【小题2】据测定图中该山山麓土壤肥力较低,主要是因
①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快 ②坡地地形,物质迁移速度快
③风化作用弱,成土母质薄 ④植被覆盖率高,枯枝落叶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