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引汉济渭”工程采用隧洞引水方式,开凿隧道隧洞穿越秦岭,将汉江水引入渭河。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2.引汉济渭工程沿线植被变化体现了( )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12-06 04:05: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为东非肯尼亚山植被的垂直分带图,读图,完成各题。
【小题1】该山地的水汽主要来自(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西南季风
D.东南信风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量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多
B.蒸发量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增多
C.图示森林带降水量均大于蒸发量
D.造成图示植被带更替的主要因素为水分和热量
【小题3】Y处的植被是(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草原
D.亚热带荒漠
同类题2
图为澳大利亚火灾易发季节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地的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常绿阔叶林
D.热带荒漠
【小题2】引起乙、丙两地火灾发生季节差异的直接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地形地势
C.大气环流
D.洋流性质
同类题3
下面两图为非洲和中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带①到④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基础是
;自然带⑤到⑦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基础是_____。
(2)自然带④和⑤的名称分别是
、
。
(3)甲、乙两图代表两种不同的气候类型,其中与⑤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图。
(4)图中③和⑦自然带的景观均以荒漠为主,成因有何不同?
同类题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万里茶路”起点为福建武夷山,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国际商路。下图示意“万里茶路”上某国自然带分布状况。古代,在该国运输茶叶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骆驼(骆驼躯体高大,极能忍饥耐渴),途中需通过多条没有桥梁的大河。
(1)结合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分析该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
(2)说明骆驼是该国古代运输茶叶主要交通工具的主要原因。
(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推测驼队通过该国的最佳季节,并说明理由。
同类题5
年平均气温0℃以下地区有常年积雪分布,常年积雪下限称为雪线,雪线高度与气温和降水相关,气温的垂直变化与空气的干湿程度有关。图6是北半球某山地南坡和北坡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读图可知
A.甲为阴坡
B.乙坡纬度低
C.甲为迎风坡
D.乙坡降水多
【小题2】关于全球雪线海拔高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越往北,海拔越低
B.同一区域,7月高于1月
C.同一区域,南坡高于北坡
D.同一区域,降水多的区域海拔低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