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05-09 04:18: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扇不在大,有品则名。
扇艺术,集中国书韵之妙,享华夏画魂之美。这盖因——扇艺术与文人情趣相勾连,消暑纳凉,  。扇中思绪,似言似语;哲言靓画,摇曳生姿。这些书画流韵,与扇子的手持功用刚好相合。一般来说,扇面之书画创作,以美态愉悦于人;而制作裱糊之时,却以精妙工艺潜化自身。苏州檀香扇、杭州绫绢扇、新会火画扇、自贡竹丝扇,江苏麦秆扇, 。书画家在扇面作字取景,不求形似,但求神韵。飘逸造清凉,执扇祛暑气。
汉字的神韵,在名扇中可谓 。《晋书》有言,大书法家王羲之居住蕺山,遇一卖扇老妪。( ),   慨然题字。老妪看着白扇变墨扇,怕更为难卖。王羲之劝她不必担心,尽管去卖。竟是市人见之,出价十倍争买。缘是书扇文字,行气纵横,无限匠心留其中。
明代大书家祝枝山,曾喻书扇为美女舞于瓦砾,乃盆景之象。其实,书扇环肥燕瘦,气候虽小,却能做到风云际会。吴子深、张大千等人的行书扇,文字如神龙升腾,达数十万港元之高价,令世人刮目。任伯年和赵之谦联袂的扇面,墨笔与金石同在,似有高格名士相谈,更价值不菲。
喜好收藏明清闺秀折扇小楷的张中行,最爱其“形娟秀而神柔婉”。明清的书法扇面,最出众的是女性手迹,有薛素素、黄媛介、叶小鸾、周淑禧、李陀那、董小宛和马守真,或闺阁气韵,或工笔娟秀,或运风挟雷。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千娇百媚    声名遐迩   鬼斧神工    天马行空
B.风情万种    声名遐迩   巧夺天工    龙飞凤舞
C.风情万种    如雷贯耳   鬼斧神工    龙飞凤舞
D.千娇百媚    如雷贯耳   巧夺天工    天马行空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王羲之看到很少有人买老妪的扇子B.王羲之看到老妪的扇子很少有人买
C.王羲之惜其扇少人问津D.王羲之非常同情老妪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明清的书法扇面,女性手迹是最出众的
B.明清的书法扇面中,最出众的是女性手迹
C.最出众的明清书法扇面,是女性手迹的
D.明清最出众的书法扇面,是女性手迹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随着食堂管理问题新闻发布会的召开,一个个萦绕心间的“问号”被消于无形,在阳光下拉伸。这起牵动万千家长、亿万群众视线的事件,终于划上了一个句号。纵观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事件的真相尚未弄清之前,大家都是以“爱的名义”加入到转发、声援的行列中来,但我们惶然不知,我们转发的那些   的言论、  的图片,都是在  之后“P”出来的。而真正的真相,却还在路上。( )在那些所谓的真相面前,一些“我们”便走出了家门,成为其中的围观者甚至参与者。虽然只是一度“年轻”,但却可能无限期地不成熟。我们现在或许终于知道,是“我们”构成了这个  的社会,“我们”怎样这个社会就怎样,“我们”成熟了,这个社会就成熟了。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骇人听闻    不堪入目    改头换面 斑斓多彩
B.骇人听闻    夺人眼球    移花接木 形形色色
C.耸人听闻    不堪入目    移花接木 斑斓多彩
D.耸人听闻    夺人眼球    改头换面 形形色色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随着食堂管理问题新闻发布会的召开,一个个萦绕心间的“问号”在阳光下被拉伸,消于无形。
B.随着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堂管理问题新闻发布会的召开,一个个萦绕心间的“问号”在阳光下被拉伸消于无形。
C.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随着食堂管理问题新闻发布会的召开,一个个萦绕心间的“问号”被在阳光下拉伸,消于无形。
D.随着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堂管理问题新闻发布会的召开,在阳光下把一个个萦绕心间的“问号”拉伸消于无形。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意间,我们都争先恐后地充当了“假相”的传播者,谣言的扩散者,有的甚至成为其中的发布者。
B.无意间,我们都争先恐后地充当了其中的发布者,“假相”的传播者,有的甚至成为谣言的扩散者。
C.我们都争先恐后地传播“假相”,扩散谣言,甚至成为发布者。
D.我们都争先恐后地发布“假相”,传播假相,甚至扩散谣言。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