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不但优秀的科普作品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还能带领我们进入全新的科学天地,激发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
B.《人间喜剧》包括九十多部小说,描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大致由分为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部分组成。
C.由于《红楼梦》没有停留在琐屑的生活细节的描写中,而是深入挖掘了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使作品洋溢着充沛的抒情性。
D.鲤鱼和我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宇宙之中,从不进入对方的世界,我们之间被水面这一薄薄的“栅栏”分隔开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9-05 11:46: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五四”白话文运动以来,人们__________的话语权,日益由社会精英向广大民间开放。而网络的普及,将这一开放推向一个空前的高度。网络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场域,再平凡的人也能于此发声,且有__________,传播既速且广。这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开明与思想进步,自然也孕育着社会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极大可能。

但在另一方面,它又表现出异常复杂的特征。网络毕竟只是一个话语平台,它无法如一些人想象的那样,自动生长出自我净化的功能。在一个众声喧哗、__________的网络环境中,常常是(   ),粗品比精品更加多产,油滑比严肃更为流行。

有智者说,“无论在哪里,只要风俗与时尚腐败了,语言也会腐败”。事实上,语言不仅仅反映现实,而且直接地参与现实、干预现实,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而且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不只局限在文化领域,不少是以改造语言作为突破口的。仅近代以来,“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延安的反对党八股,都是着眼于改变话风与文风,并且都极端重视向民间寻求语言的灵感与资源。民间正是语言变革发展的__________。网络语言的兴盛,最大的意义可能也在于此。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孜孜以求 一孔之见 众说纷纭 正本清源
B.孜孜以求 真知灼见 众说纷纭 源头活水
C.上下求索 一孔之见 莫衷一是 源头活水
D.上下求索 真知灼见 莫衷一是 正本清源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宣泄比分析更加容易,理性比偏激更受欢迎
B.宣泄比分析更加容易,偏激比理性更受欢迎
C.分析比宣泄更加容易,理性比偏激更受欢迎
D.分析比宣泄更加容易,偏激比理性更受欢迎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
B.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所以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
C.如果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就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
D.既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就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老舍的幽默 ,他的“幽默大师”称号也由此得来,可他的确有时到了成也幽默、败也幽默的程度。大体来说,( ),那真是一种蕴满了灵性的饱含智慧的俏皮与诙谐,一旦渗入小说,便或多或少消解了作品的张力。幸运的是,当老舍以成熟的悲剧家的姿态把幽默挥洒在小说里,艺术上的拿捏也那么准确到位时,具有文学经典意味的作品——《骆驼祥子》出现了。另外,老舍在语言的运用上,到《骆驼祥子》也达到了 的地步。他不无自得地说:“《骆驼祥子》可以朗诵。它的言语是活的。”

诚然,对于老舍,对于读者,最为惋惜的是,老舍悄悄于1961年底动笔的《正红旗下》在写了个鸿篇巨制的开头之后,便 。其实,老舍在30年代已有了以清末的北京社会为背景,写一部自传性家族小说的构思,立意把它写成满人民族生活的风俗画和清末中国社会历史的写真存照。《正红旗下》用第一人称;故事的叙述与铺陈舒缓、老到,    ;语言纯熟、干净,内蕴十足;人物和结构尚未成型,却已呈现出壮阔、高贵的态势。可是,它终于没能成为老舍积40年文学创作之功的压卷之作,没能为20世纪中国小说再奉献或可成为杰作的一部经典。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独树一帜、炉火纯青、高屋建瓴、不伦不类
B.独辟蹊径、登峰造极、束之高阁、不温不火
C.独树一帜、炉火纯青、束之高阁、不温不火
D.独辟蹊径、登峰造极、高屋建瓴、不伦不类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老舍的“喜剧式”幽默用在小说里是成功的
B.老舍的幽默用在“喜剧式”散文里是成功的
C.老舍的幽默用在“喜剧式”小说里是成功的
D.老舍的“喜剧式”幽默用在散文里是成功的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没能为20世纪中国小说史再奉献或可成为杰作的一部经典。
B.没能为20世纪中国小说史再奉献一部或可成为杰作的经典。
C.没能为20世纪中国小说再奉献一部经典或可成为杰作的。
D.20世纪中国小说史没能再奉献一部或可成为杰作的经典。
相关知识点